世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有人喜好月圆,有人爱百鸟争鸣,有人好断鸿零雁,也有人偏喜欢残荷败柳,一弯瘦月。后两者被人称为喜欢“缺憾美”。但要知道,弯月本身已怀抱着未来的圆满;断鸿零雁更能深切体会百鸟争鸣的可贵;残荷败柳的前身,难道不是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景致?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
①事物都是有缺憾的,唯有缺憾,才显其丰富多彩;
②审美观因人而异,具有多样化特征;
③“缺憾美”的感觉源自人们的主观想象;
④“缺憾美”与“完美”存在着联系
A.②③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中国人很早在生产活动中发现了圆周率问题;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经过反复演算,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近年来,人们借助计算机把圆周率精确到了难以想象的10万亿位。这说明
①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发展的
②实践是人类认识得以最终完成的强大动力
③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④新的认识总是在推翻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发展的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唐山市南湖改造前曾是垃圾成山、杂草丛生的采煤沉降区,该市经过多次考察论证,决定用绿色植物的生态功能彻底改善下沉区的生态环境,经过多年的治理改造,南湖如今成为独具特色景观的森林公园。唐山南湖“化腐朽为神奇”的嬗变充分说明
①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创造性
②人的意识是沟通物质与精神世界的桥梁
③人们的科学观念是成功改造事物的基础
④人们能够在正确意识的指导下改造世界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以往的一切哲学都在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这句名言旨在说明
A.以往的一切哲学都是脱离实践的主观想象 |
B.只有解释了世界,才会更好地改造世界 |
C.离开了改造世界,解释世界没有意义 |
D.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改造世界而不是解释世界 |
习近平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要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全部内容
②是中华民族赖以维持的精神纽带
③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④决定着我国社会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更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本。古人把它看作是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强调晚辈对长辈的绝对顺从;现代我们提倡的“孝”,则是晚辈在平等基础上对长辈的孝敬、关爱和陪伴。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②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因时而变
③文化总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④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