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从3000美元向10000美元提升的时期是社会结构平衡难度加大的阶段。这就要求在该阶段尤其要注重
| A.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 | B.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矛盾 |
| C.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 | D.变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环节 |
李嘉图指出:“一种商品如果没有用就不会具有交换价值。”这句话主要说明的是()
| A.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
| B.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别 |
| C.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尺度 |
| D.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 |
斯密认为经济学有两个目的()
①为人民自己获得丰富的收入或者物质条件
②使国家实行鼓励出口、禁止或限制进口的政策
③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④为国家或者社会共同体带来足够的收入以创造公共产品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④ |
18世纪中后期,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准备了资本条件的是()
| A.“圈地运动”的加剧 | B.对殖民地掠夺的加剧 |
| C.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 | D.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实施 |
我国的市场经济,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是因为我国的市场经济是()
| A.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
| B.发挥了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性作用 |
| C.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统一的 |
| D.坚持市场调节的基础性地位 |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中,具有关键性的一步是()
| A.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 B.2010年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 C.203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 D.205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