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因工程中,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常采用土壤农杆菌转化法,在土壤农杆菌中常含有一个Ti质粒。某科研小组欲将某抗虫基因导入某植物,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Ti质粒含有对宿主细胞生存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基因,是基因工程中重要的载体 |
B.用Ca2+处理细菌是重组Ti质粒导入土壤农杆菌中的重要方法 |
C.重组Ti质粒的土壤农杆菌成功感染植物细胞,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该细胞培养成具有抗虫性状的植物 |
D.若能够在植物细胞中检测到抗虫基因,则说明将重组质粒成功地导入到了受体细胞 |
在某植物根尖每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都有40条染色体。下表中,能正确表示该植物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和后期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染色单体数目的是( )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
|||
染色体/条 |
染色单体/条 |
染色体/条 |
染色单体/条 |
|
甲 |
10 |
20 |
20 |
10 |
乙 |
10 |
20 |
20 |
0 |
丙 |
20 |
40 |
20 |
10 |
丁 |
20 |
40 |
40 |
0 |
A.甲 B.乙 C.丙 D.丁
观察到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 |
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 |
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
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
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
A.基因发生突变而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 |
B.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
C.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
D.Aa杂合体(子)发生染色体缺失后,可表现出a基因的性状 |
图A和图B为处于相同分裂阶段的两种动物细胞,都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关于它们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细胞A的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细胞中央 |
B.细胞A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
C.联会发生在细胞B,而不会发生在细胞A |
D.细胞B的染色体与亲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 |
如图是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a)数目、核DNA分子(b)数目的柱形统计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可表示有丝分裂,该时期染色体和DNA完成了复制 |
B.①可表示减数分裂,该时期可能发生交叉互换 |
C.②可表示有丝分裂,该时期发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 |
D.②可表示减数分裂,该时期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