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叶片的蒸腾速率可反映气孔的开放程度。为验证脱落酸能使气孔关闭的作用,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材料]小麦。
[试剂]脱落酸溶液(100mg/L)、蒸馏水。
[用具]电子天平、烧杯、移液管、剪刀、镊子、光源等。
[步骤]①选取苗龄约10天的小麦,取第1叶为材料,剪取长10cm切段60段;
②取相同的烧杯2个,均加入脱落酸溶液10ml,插入叶片切段15段;
③用电子天平称出每个烧杯的总质量,并记录;
④将烧杯置于光强度3000lx的光源下;
⑤2小时后,称量并记录。
(1)请完善用于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表格,并补充对照组的实验处理。
脱落酸对小麦叶片蒸腾作用影响的实验

烧杯
处理
第1次称量(m1)/g
第2次称量(m2)/g
 
 
1
脱落酸溶液10ml,
插入叶片切段15段
 
 
 
 
2
 
 
 
3
 
 
 
 
 
4
 
 
 
5
 
 
 
 
 
6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3)脱落酸合成缺陷植株的叶片形态表现为萎蔫,而使用外源脱落酸可以改变这一表现,这也验证了脱落酸可使气孔关闭。脱落酸的这一功能,使植物具有一定的   能力。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加热会使蛋白质变性,在变性过程中肽键是否因此而断裂呢?请设计一个证明“蛋白质在加热变性后肽键没有断裂”的实验。
材料、用具:0.01 g·mL-1的CuSO4的溶液、0.1 g·mL-1的NaOH溶液、蛋清、清水、酒精灯、试管、滴管等必备用品。
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破坏,其生物活性就会丧失,这称为蛋白质的变性。高温、强碱、强酸、重金属等都会使蛋白质变性。现利用提供的材料用具,请你设计实验,探究乙醇能否使蛋白质变性。
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蒸馏水、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CuSO4溶液、无水乙醇、烧杯、试管、量筒、滴管、温度计、酒精。
(1)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编号A、B,向A、B两试管中各加入1 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然后向A试管加__________,向B试管加5滴无水乙醇,混匀后向A、B两试管再加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
②将两支试管摇匀后,同时放入适宜温度的温水中维持5 min;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从温水中取出A、B试管,各加入1 mL斐林试剂摇匀,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 min,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2)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乙醇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乙醇不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
(3)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对照组是__________。

分析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回答问题:

(1)图中①示__________,④示__________,⑦示__________。
(2)该化合物由__________个氨基酸通过__________方式而形成,形成的场所是
__________,决定上述氨基酸种类和顺序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化合物含有__________个肽键,该化合物叫__________。
(4)该化合物中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是由__________决定的,其编号是__________。这些氨基酸可用通式表示为__________。
(5)该化合物含有__________个氨基,__________个羧基,若完全水解成为氨基酸则需要__________个水分子。
(6)牛胰岛素是由51个氨基酸组成的两条肽链,共有__________个肽键,两条肽链至少含有__________个氨基和__________个羧基,可分别表示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指导此胰岛素分子形成的基因中至少含__________个碱基对。
(7)假定一个由m个氨基酸构成的含有n条肽链的蛋白质分子,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a,那么,这个蛋白质分子的相对分子量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肽链的首端与末端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下图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图,请回答:

(1)若A、B是植物细胞,在细胞融合之前已经用处理,除去了;A、B到细胞C的过程中,常用的物理方法是,融合完成的标志是
(2)若A、B是植物细胞,则形成的D细胞还要应用技术把D细胞培养成植株。
(3)若A、B是动物细胞,一般取自,然后用使其分散开来。A、B到C的过程中,常用的不同于植物细胞的手段是
(4)若该过程是制备单克隆抗体,A为小鼠B淋巴细胞,那么,在获得此细胞之前,小鼠已经被注射了。由D细胞连续分裂生成大量细胞的过程,称为。这种细胞既能无限繁殖,又能分泌
(5)若该过程仍是制备单克隆抗体,在A、B到C的过程中,所形成的C有种(只考虑两个细胞的相互融合),用来培养的D细胞应该是。获得D后,常用的培养方法是

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用土壤农杆菌中的Ti质粒作为运载体,把目的基因重组入Ti质粒上的T-DNA片段中,再将重组的T-DNA插入植物细胞的染色体DNA中。
(1)科学家在进行上述基因操作时,要用同一种_______________分别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质粒的黏性末端与目的基因DNA片段的黏性末端就可通过_______________而黏合。
(2)将携带抗除草剂基因的重组Ti质粒导入二倍体油菜细胞,经培养、筛选获得一株有抗除草剂特性的转基因植株。经分析,该植株含有一个携带目的基因的T-DNA片段,因此可以把它看作是杂合子。理论上,在该转基因植株自交F1代中,仍具有抗除草剂特性的植株占总数的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种植上述转基因油菜,它所携带的目的基因可以通过花粉传递给近缘物种,造成“基因污染”。如果把目的基因导入叶绿体DNA中,就可以避免“基因污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