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关于探究遗传物质的两个经典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实验均采用了对照实验和同位素标记的方法 |
B.两者的关键设计思路都是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
C.赫尔希与蔡斯对同一组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别采用35S和32P标记 |
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研究囊泡运输的调控机制的三位美国科学家,研究显示:囊泡是由单层膜所包裹的膜性结构,主要司职细胞内不同膜性细胞器之间的物质运输,称之为囊泡运输,一般包括出芽,锚定和融合等过程(如下图所示),需要货物分子、运输复合体、动力蛋白和微管等的参与以及多种分子的调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囊泡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ATP |
B.“出芽”和“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具有流动性 |
C.囊泡运输会导致某些生物膜成分更新 |
D.囊泡中物质运输需要跨过多层生物膜,才能“锚定” |
有关细胞内囊泡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内的RNA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质 |
B.蛋白质类激素经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 |
C.细胞器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 |
D.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且不消耗能量 |
下列关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不含RNA分子 | B.都含有色素 |
C.都含有多种酶 | D.都含有核糖体 |
下列有关显微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用显微镜观察切片时,先用低倍镜再换高倍镜的原因是低倍镜观察视野大,易找到所要观察的目标,直接用高倍镜因视野小而不易找到目标。 |
B.在从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将变暗,如因太暗而影响观察时应开大光圈和将反光镜由平面换成凹面。 |
C.在低倍镜下观察一个植物细胞时,在视野右上方有一结构因太小看不清,此时应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调节即可。 |
D.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时,用低倍镜观察的效果比用高倍镜观察要好,原因是洋葱鳞片的外表皮细胞比较大,用低倍镜观察放大倍数适中。 |
某实验小组做植物的无土栽培实验,按标准配制含各种无机盐的完全培养液,在培养过程中,将植物的根系一直浸没在培养液中,并及时添加补充培养液。第一周长势正常,第二周起出现缺少无机盐症状且越来越严重,第三周全株枯萎,继而死亡,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第一周植物在完全培养液中既吸收无机盐也吸收水分 |
B.第二周采用更换完全培养液的方法可以避免植株缺少无机盐的症状 |
C.植物出现缺少无机盐症状是因为根细胞缺乏相应的载体 |
D.第三周植株萎蔫可能是此时培养液浓度大于根细胞液浓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