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不含港澳台)。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新闻,2013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这体现了我国人口具有 的特点是:
A.农村人口多,人口受教育程度提升 | B.人口分布不均衡,人口素质低 |
C.新增人口多,男女性别比失衡 | D.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 |
2005年10月15日至21日,“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十大城市同时举行。下列有关终身学习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能使我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 |
B.年轻人可以提倡终身学习,老年人可不必 |
C.能使我们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
D.在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应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
一位美国生物学家、诺贝尔生物学奖获得者,在接受中国记者访问时表示,中国的科学技术在迅速发展,但要注意不要做科技复印机,模仿和学习是重要的,但创新是更重要的。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有()
A.不能引进、借鉴外国先进技术 |
B.科学的本质是创新 |
C.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D.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
1911年,在沈阳关东小学的教室里,老师问:“你们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有的回答说为了当官,有的说为了发财,也有的说为了光宗耀主;年仅13岁的周恩来回答的却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语惊人,掌声四起。少年周恩来的回答赢得掌声的原因是()
A.与众不同 | B.志向高远 | C.别出心裁 | D.具有创新精神 |
被人们赞为“一颗种子改变了世界”和“一个名字创造了1000亿元价值”的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的研究上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突破,在于他敢于冲破经典遗传学的理论禁区。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加强自身修养 |
B.要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 |
C.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
D.要培养创新精神 |
宋代苏轼说:“穷不忘道,老而能学”,这是把学习作为一种人生境界、一种永不停息的精神追求。这对今天的我们来说就要()
A.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
B.学习要废寝忘食 |
C.把学习作为人生的唯一追求 |
D.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