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著阅读(10分)选出对名著内容理解有误的两项( )
A.1482年1月6日,巴黎城沉浸在“愚人节”的狂欢中。巴黎圣母院前面的广场上,来自美国的吉卜赛少女爱丝美拉达以动人的美貌和婀娜的舞姿博得了人们热烈地喝彩。她把人们给她的赏钱,分给穷苦的孩子们,并对他们说:“把这些钱全部拿去,你们去过节吧!”孩子们问她:“那你怎么办?”她说:“别管我,我天天都在过节。” |
B.《家》中,觉慧是高家年轻一代中最激进、最富有斗争精神的人。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公开支持觉民抗婚,大胆地和丫头鸣凤恋爱,最后奔赴上海,踏上了彻底叛逆的道路。 |
C.《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呆香菱情解石榴裙”,石榴裙是薛宝钗送的,最早提到将黛玉许给宝玉的是凤姐。 |
D.爱斯梅拉达带着她心爱的小山羊离开了狂欢的节日广场,而好奇的甘果瓦一直跟随着她。当来到广场的一条小巷时,爱斯梅拉达被加西莫多抢走。爱斯梅拉达奋力反抗,刚巧皇家卫队经过此地,侍卫长弗比斯救下了她。加西莫多被擒获,而幕后指使者克洛德却逃走了。 |
E、从《宝岛》到《复活》再到《新青年》,觉新觉民觉慧从中汲取了民主的思想,自由的渴望,人性的释放。简答题。
……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麈尾、巾帕之物。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今日鸳鸯偏接过麈尾来拂着。丫鬟们知道她要撮弄刘姥姥,便躲开让她。
刘姥姥为何会与贾母共进早餐?鸳鸯是如何“撮弄刘姥姥”的?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宁老师针对班上学生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同学们都很满意。 |
B.从一介书生到“晚清第一重臣”,其中有大动荡时代特有的风云际会,更有李鸿章本人的通权达变、审时度势。 |
C.收入差别过大,造成骨干教师“跳龙门”,对那些师资力量本不雄厚的普通学校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必然影响到该校的生源质量与数量。 |
D.他是主犯,如果与从犯判一样的刑,那就罚不当罪了。 |
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精炼委屈求全 厉行节约 掎角之势 |
B.亵渎自立更生口蜜腹剑仗义直言 |
C.煤碳挖墙角自惭形秽棉里藏针 |
D.国粹张惶失措察颜观色融汇贯通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奇葩(pā)岑(cén)寂模棱(líng)两可严惩(chéng) |
B.泾(jìng)渭分明戗(qiàng)兽棘(jí)手混(hùn)沌 |
C.毗(pí)邻巷(hàng)道坍(tān)缩乘(chéng )机 |
D.并行不悖(bèi)慰藉(jiè)形骸(hái)晕(yūn)车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如诗如画的美景,置身在这里可以观赏到峥嵘的群峰、莽莽森林、高峡平湖和瀑布的壮美。 |
B.仿制古画还有一种情形,就是不署姓名,以假乱真,鱼目混珠,骗取黑钱。 |
C.尽管这道题出得比较难,但学生的回答情况还是差强人意;主要是因为题目中选用的错别字材料相对简单,容易辨析。 |
D.以前学者讲《论语》多讲其政治意义,但于丹教授另辟蹊径,提出“半部《论语》修自身”,用经典给今人做“心理按摩”。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B.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C.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
D.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