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这是一个300多年前的故事:明代哲学家王廷相一天乘轿进城,途中遇雨,轿子便慢了下来,原来轿夫穿了双新鞋,抬轿走路都要小心翼翼地躲避着泥水。不料行至长安街后,路更加难走,轿夫一不小心一脚踩进了泥坑,于是他开始不再爱惜自己那双新鞋,任其在泥泞中践踏。结果不仅鞋子全部被玷污得面目全非,而且全身上下也没有一点干净之处。
也许我们对这个故事一笑了之;对这个轿夫的行为不置可否。然而,王相廷却很“哲学”地发出深深的感慨:“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若失足,将无所不至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话不在多,说透就行。王先生的话,警示我们: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请仔细揣摩以上材料的含义,
(1)写一篇提纲,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议论文
(2)据此提纲写一篇文章,800字以上。
阅读下面的材料,尝试从中提炼一个有意义的话题,然后围绕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老酋长病危,找来村中三个年轻人,要他们尽可能爬到神山最高处,回来报告见闻,以便确定接班人。
三天后,第一个年轻人回来了。他笑生双靥,衣履光鲜:“酋长,我到达山顶了,我看到繁花夹道,流泉淙淙,鸟鸣嘤嘤。”老酋长笑笑:“孩子,你说的地方不是山顶,而是山麓。你回去吧!”
一周后,第二个年轻人回来了。他神情疲倦,满脸风霜:“酋长,我到达山顶了。我看到高大肃穆的松树林,看到秃鹰盘旋。”“孩子,那是山腰。不过,也难为你了,你回去吧!”
一个月过去,当大家开始为第三位年轻人担心时,他一步一蹭,衣不蔽体地回来了。他发枯唇燥,只剩下清炯的眼神:“酋长,我终于到达山顶。但是,我该怎么说呢?那里只有高风悲旋,蓝天四垂。”“你一无所见吗?”“是的,一无所有。能看到的,只有自己,只有自己被放在天地间的渺小。”“年轻人,祝贺你!”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里,“转身”有下列意思:转动身体,改变方向。转身,本是一具体动作行为,但蕴含其中的或许是处事方式的转变,或许是人生态度的转变,或许是事物发展情态的转变……
小鸟一转身,生出一分轻盈;江河一转身,增添一分雄壮;游子一转身,带走一分乡愁;有人逃出火海又转身冲进火海;有人面对坦途又转身选择了险峰;有人面对掌声和鲜花却转身走入寂寞……
转身是一种深情,是一种勇气,是一种智慧,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会有转身。关于“转身”,你有哪些感触和思考?
请以“转身”为题,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
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外国游客在中国旅游,他看到天边的落日,绚烂壮丽,情不自禁地跪下,继而泪流满面。一旁的中国人不解地问他为何有如此举动,他说他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落日,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憾,他本能的反应就是用下跪来表达自己内心的震憾。
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脚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盛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烧死。
一个外国人走在北京的大街上,见每个路口都有几个警察,问陪同:“他们在干什么?”答曰:“指挥交通”。外宾不解:“路上不是有交通信号吗?为什么还要警察指挥?”陪同无言以对。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敬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有敬重,有畏惧”。由此看来,它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我们的人生底线。如果人生没有这么一条底线,真的无法想象这个世界将会呈现出一种什么状态。
那么,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在忙碌的学习生活的间隙可曾自问过:在我们的内心世界,是否还有让我们感到敬畏的事物?
请根据自己的感受以“敬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题目自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你的理解,自选具体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限文体。
孟子主张“性本善”,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甚至“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主张“性本恶”,同时又认为恶“可化”,善“可求”“可为”,“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泱泱文明古国两千多年来以仁义礼智信为传统道德风尚,“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也”。而现今中国人道德滑坡,良心贬值,诚信遁迹,责任沉沦:斑白者仆地而无人(敢)相扶;两岁女童悦悦连遭两车碾过,十八路人冷漠经过不施援手……对此,教育鞭长莫及,法律苍白无力,政府护善乏术。国人善恶观向何处去?价值观向何处去?如何唤醒国人良知?我们中学生是随波逐流,还是坚守自己向善的心灵?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