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东轩记
苏 辙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滥,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生死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
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苏辙记。
【注】①漘:(chún)江边。②抱关击柝:守关击梆;这里指出任守门打更的小吏。③睎:仰慕,向往。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事委于一委:交付 |
B.落其华而收其实落:抛弃 |
C.余既以谴来此谴:被贬职 |
D.独幸岁月之久幸:侥幸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乃克支其欹斜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
B.而不害于学而耻学于师 |
C.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不赂者以赂者丧 |
D.而欲庶几颜氏之乐蟹六跪而二鳌 |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由辟轩不易、有轩难安的现实,理解了颜渊拒仕的苦心,庆幸自己虽经变故而终能分享颜氏之乐。 |
B.文章用颜渊生活自苦与精神自乐,自己与颜渊,俗士与德者、达者等多重对比,表现自己重道、求道与行道的愿望。 |
C.文章不涉铺张,语言平淡,思想却深刻,抑贬谪之失意,化悲伤而进德修业,追求“归休田里”的超然旷达,这也符合作者官场失意、而又欲求摆脱的心理。 |
D.文章提出怀思东轩,追慕先贤的愿望,而最后又“非所敢望”,这就深刻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作者内心的痛苦。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
⑵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任将
曾巩
(宋)太祖之置将也,隆之以恩,厚之以诚,富之以财,小其名而崇其势,略其细而求其大,久其官而责其成。
每朝必命坐,赐与优厚,抚而遣之。尝令为郭进治第,悉用筒瓦①,有司言非亲王、公主不得用之,上曰:“郭进控扼西山十余年,使我无北顾忧,我视进岂减儿女耶?”趣作,无复言。此可谓隆之以恩矣。
取董遵诲于仇雠,取姚内斌于俘虏,皆用之不惑。郭进在西山,尝有军校讼其不法。上曰:“进驭下严,是必罪人惧进法,欲诬进以自免也。”使中人执以赐进,令诘而杀之。此可谓厚之以诚矣。
西北边军市之租,多赐诸将,不问出入,往往赏赉又辄以千万。李汉超守关南,属州钱七八万贯,悉以给与,又加赐赉。汉超犹私贩榷场②,规免商筭③。有以事闻者,上即诏汉超私物所在,悉免关征。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用闲足以得敌情,以居则安,以动则胜,此可谓富之以财矣。
李汉超、郭进皆终于观察使,所居不过巡检使之名,终不以大将处之,然皆得以便宜从事。郭进在西山,上每遣戍卒,必谕之曰:“汝等谨奉法,我犹赦汝,郭进杀汝矣。”其假借如此,故郭进所至,兵未尝小衄④,此可谓小其名而崇其势矣。
夫宠之以非常之恩,则其感深;待之以赤心,则其志固;养之以关市之租,则其力足;小其名而不挠其权,则在位者有赴功之心,而勇智者得以骋。略其过则材能进,久其任而功利悉,自古用将之术,不易于是。太祖兼用之,内则吴越闽海岁奉贡职,外则交州、高丽王请吏向化,而契丹修好之使,数至于阙庭。拱挹指麾,而天下一定,不知封疆之忧,盖太祖用将之术如此,故养士少而蓄力多,操术简而收功博也。
——《本朝政要策》
【注】①筒瓦:筒瓦一般用于殿、阁等建筑物。②榷场:征收专卖税的交易场所。③商筭:商业赋税。④衄:失败,受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久其官而责其成责:要求。
B. 趣作,无复言趣:通“促“,急,赶快。
C. 自古用将之术,不易于是易:轻视。
D. 外则交州、高丽王请吏向化向化:接受教化。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小其名而崇其势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计
B. 取姚内斌于俘虏师不必贤于弟子
C. 待之以赤心,则其志固王无异于百姓之以为王爱也
D. 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宋太祖“任将“之术的一组是
①尝令为郭进治第,悉用筒瓦②尝有军校讼其不法
③以居则安,以动则胜④使中人执以赐进,令诘而杀之
⑤汉超犹私贩榷场,规免商筭⑥待之以赤心,则其志固
A.①③⑤ B. 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宋太祖任用将领,以恩德、诚意来感动将领,赏赐边关将领大量钱财,对将领的一些细节不予苛求,使将领们尽心尽责为国效力。
B.太祖曾经下令为郭进建造府第,郭进想要用筒瓦建房,有关官员认为郭进不是亲王、公主,不得使用筒瓦建房,后来太祖说他看待郭进和自己儿女一样,并催促赶快施工。
C.郭进驻扎在西山,军纪严明。太祖常常假借郭进除掉犯罪的戍卒,于是派遣这些戍卒去西山,并且说:“我想赦免你们,但郭进要杀你们。”
D.李汉超驻守关南,所属州郡租税钱有七八万贯,全部分给了手下士兵,另外还赏给士卒钱财。后来李汉超私自开设征收专卖税的交易市场,太祖知道后免征他的赋税。
5.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进驭下严,是必罪人惧进法,欲诬进以自免也
译文:
(2)有以事闻者,上即诏汉超私物所在,悉免关征。
译文:
(3)盖太祖用将之术如此,故养士少而蓄力多,操术简而收功博也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送石昌言为北使引
苏洵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以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为文,中心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①,乃为天子出使万里之外强悍不屈之虏庭,建大旆②,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
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自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③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本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况于夷狄?请以为赠。
[注]①两制:宋指翰林和中书两部门。②大旆:大旗。③介马:披甲的战马。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始数岁,未学也始:开始
B.又以亲戚故,甚狎狎:亲近
C.察其意甚恨恨:遗憾
D.说大人,则藐之藐:轻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昌言关心后进和苏洵折节向学的一组是()
A.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 B.昌言举进士,日有名
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
C.虽不言,察其意甚恨 D.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
乃能感悔,摧折复学虽日为文,中心自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篇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作者在文中表现出了对石昌言官场有为及出使虏庭的赞叹。
B.作者在文中描写了石昌言出使虏庭时出京的盛况,“从骑数百,送车千乘”,流露出对这种富贵排场的反感。
C.文章前半部分着重叙述了石昌言与作者家的渊源,及几十年来他对作者学业上的关心、勉励和影响,流露出作者的感激之情。
D.文章后半部分属劝慰之辞,借彭任随富公出使的事例及孟子的言论,提醒石昌言千万不要被虏庭的气焰所惑而有辱使命。
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与友人彭雪涛书
于成龙
广西柳州罗城,偏在山隅,土司①环绕,山如剑排,水如汤沸,蛮烟瘴雨。北人居此还者什不得一二。
选授后,亲者不以为亲,故者不以为故。同年生王吉人,劝勿往。私心自度:“古人‘利不苟趋,害不苟避’之义何为?”俯首不答。抵舍,典鬻田屋,得百金,携苍头②五人,拜先祠,别老母,门内外但闻哭声,不复回顾。
行及湖南冷水滩,卧病,扶掖陆行。之桂林,皆劝以善调治,勿亟赴罗城。抱痾之人,至是胆落,往日豪气,不知消磨何所矣!到县庭,无门垣,草屋三间,内廨支茅穿漏,四无墙壁。郁从中来,病不自持,一卧月余。从仆环向而泣,了无生气。乞归无路,扶病理事,立意修善,以回天意。凡有陋弊,清察厘革。无几何,一仆死,余仆皆病。万里一身,生死莫主。夜枕刀卧,床头树一枪以自防。然思为民兴利除害,囊无一物,猺獞虽顽,无可取之资,亦无可杀之仇也。事至万不得已,则勉强为之。申明保甲,不得执持兵器。间有截路伤命,无踪盗情,必务缉获,推详真实。渐次人心信服,地方宁静。而地与柳城西乡接境,其人祖孙父子,生长为贼,肆害无已。约某乡民练兵,亲督剿杀。渠魁③俯首,乞恩讲和,掳掠男女牛畜皆送还。敢有侵我境者,竟行剿灭,而邻盗渐息。
嗣后官民亲睦,环集问安,如家人父子。而民俗婚丧之事,亦皆行之以礼,感之以情。罗城之治,如斯而已。
自数年来,本非为功名富贵计,只欲生归故里。日二食或一食,读书堂上,坐睡堂上。首足赤露,无复长官之礼。夜以四钱沽酒一壶,无下酒物,快读唐诗,痛哭流涕,并不知杯中之为酒为泪也。回想同僚诸人,死亡无一得脱。是以赴蜀之日,益励前操,至死不变。偶书寄,以发知己万里一慨。
(节选自《清文观止》)
[注]①土司:元、明以来,在西北、西南等蛮苗地区设置由少数民族的首领充任世袭的官职。②苍头:仆人。③渠魁:盗寇中的首脑。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典鬻田屋,得百金鬻:卖。
B、凡有陋弊,清察厘革厘:整理。
C、皆劝以善调治调治:调整,治理。
D、申明保甲申明;陈述,说明。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表述作者于成龙“利不苟趋,害不苟避”的一组是()
①门内外但闻哭声,不复回顾②往日豪气,不知消磨何所矣
③乞归无路,扶病理事,立意修善,以回天意④万里一身,生死莫主
⑤约某乡民练兵,亲督剿杀⑥事至万不得已,则勉强为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罗城赴任之前,朋友王吉人曾劝告于成龙,不要去那蛮荒僻野之地,于成龙没有动摇。
B、于成龙熬过了数年的艰难生活,既是为了能向朝廷表明自己的节操,也是为了能有朝一日能加官进爵。
C、于成龙经常一个人喝酒吟诗,想到自己的处境则痛哭流涕,可见他是一个性情中人。
D、在于成龙的精心治理下,罗城安定太平,官民之间像家人一样和睦融洽。
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选授后,亲者不以为亲,故者不以为故。
(2)间有截路伤命,无踪盗情,必务缉获,推详真实。
(3)是以赴蜀之日,益励前操,至死不变。
阅读文言文,完成1-4题
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①书
〔清〕侯方域
仆窃闻君子处己,不欲自恕而苛责他人以非其道。今执事之于仆,乃有不然者,愿为执事陈之。
执事,尝与大人同朝,相得甚欢。其后乃有欲终事执事而不能。及仆稍长,求友金陵,,而大人送之曰:“金陵有御史成公勇者,当以为师。又有老友方公孔炤,汝当持刺拜于床下。”语不及执事。执事与方公,同为父行,理当谒,然而不敢者,执事当自追忆其故,不必仆言之也。今执事乃责仆与方公厚,而与执事薄。噫,亦过矣。
忽一日,有王将军过仆甚恭。仆初不解,既而疑以问将军。将军乃屏人以告仆曰:“是皆阮光禄所愿纳交于君者也,光禄方为诸君所诟,愿更以道之君之友陈君定生、吴君次尾,庶稍湔②乎。”仆敛容谢之曰:“光禄身为贵卿,安用此二三书生为哉。辱相款八日,意良厚,然不得不绝矣。”执事含怒不已,仆诚无所逃罪矣!
昨夜方寝,而杨令君文骢叩门过仆曰:“左将军兵且来,都人洶洶③,阮光禄宣言于清议堂,云子与有旧,且应之于内,子盍行乎?”仆乃知执事不独见怒,而且恨之,欲置之族灭而后快也。仆与左诚有旧,亦已驰书止之。若其犯顺,则贼也;仆诚应之于内,亦贼也。士君子稍知礼义,何至甘心作贼!
窃怪执事常愿下交天下士,乃至嫁祸而灭人之族,亦甚违其本念。倘一旦追忆天下士所以相远,未必不悔改。果悔且改,静待之数年,心事未必不暴白,天下士未必不接踵而至执事之门。仆果见天下士接踵而至执事之门,亦必且随属其后,长揖谢过,岂为晚乎?而奈何阴毒左计一至于此!仆今措此身甚易。独惜执事长伏草莽则已,万一复得志,必至杀尽天下士以酬其宿所不快,则是使天下士终不复至执事之门。而后世操简书以议执事者,不能如仆之词微而义婉也。仆且去,敢述其区区,不宣④。
——选自《四部备要》本《壮悔堂文集》
[注]①阮光禄,即阮大铖,明末戏曲家。曾依附阉官魏忠贤,魏党事败,被罢官。明亡后,福王在南京即帝位,马士英执政,阮大铖被起用为兵部右侍郎,不久晋为兵部尚书。他索贿敛财,镇压异己,对东林、复社诸人立意报复,大兴党狱。顺治三年因病发而死。②湔:(音煎jiān)洗刷。③洶洶:(音兄)惶惶不安。④不宣,即言不尽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大人送之曰之:我 B.执事与方公,同为父行行:辈分
C.然不得不绝矣绝:断绝 D.必至杀尽天下士以酬其宿所不快宿:住宿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阮大铖并非君子的一组是()
①今执事乃责仆与方公厚,而与执事薄②执事含怒不已
③阮光禄宣言于清议堂④士君子稍知礼义,何至甘心作贼
⑤乃嫁祸而灭人之族⑥长揖谢过,岂为晚乎
A.①③⑥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②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侯方域与阮大钺曾同朝为官,两人相处得颇为融洽。但侯方域游历金陵时,并未拜访阮大铖。
B.阮大铖曾通过王将军结交侯方域,其目的是希望侯方域为自己说情,结果遭到了侯方域的拒绝。
C.侯方域认为阮大铖如果真想与天下名士结交,那就必须有所悔改,否则,必将遭到后人的鄙弃。
D.这封信开门见山地指出了阮大铖并非君子,然后一层一层地指出阮大铖所做之事并非君子所为,义正词严地谴责了阮大钺。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阮光禄宣言于清议堂,云子与有旧,且应之于内,子盍行乎?
②倘一旦追忆天下士所以相远,未必不悔改。
③仆果见天下士接踵而至执事之门,亦必且随属其后,长揖谢过,岂为晚乎?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答吴充秀才书
欧阳修
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杨雄、王通,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略有删减)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有开之使前者开:开导
B.修材不足用于时修:学习,自修
C.发而读之发:启封,打开
D.而至者鲜焉鲜:少,很少
2.下列各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修学道而不至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方勉焉以模言语申之以孝悌之义
D.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业精于勤荒于嬉
3.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下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阐述了道与文的关系,二者之间,道应为先,主张文章应该追求道。
B.欧阳修认为,学写文章应先学道,道理充足,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
C.欧阳修赞扬吴充的文章“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可见他并不反对文采。
D.欧阳修主张要在实践中“充道”,反对作家脱离实际,在书斋里空谈作文。
4.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9分,每题3分)
(1)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
译文:
(2)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
译文:
(3)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
译文:
5.作者在文中以孔子、孟子和杨雄、王通为例,意在证明什么样的观点?请简要述之。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