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生如果做到真心诚意,对他人有礼有节,就能受到大家的欢迎,结交到更多的朋友。下列古诗句中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
A.“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 B.“谦谦君子,赐我百友” |
C.“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暑假来临,小明的父母准备在暑假里带小明去西双版纳旅游,让小明体验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小明一家去旅游时应做到 ()
①尊重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
②不能违反民族禁忌
③入乡随俗
④尽量不与少数民族的人们交往,以免发生不愉快而伤害民族感情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强调“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这表明 ()
①礼貌待人是人际交往的最起码要求
②礼貌和礼仪对人的成功没有影响
③礼貌和礼仪,是个人素养最直接的外在形式
④做到言谈举止彬彬有礼,是我们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现代社交礼仪是一个公民的基本素养,下列符合礼仪基本要求的有 ()
①握手时,要等尊者和女性主动伸手;握女性的手时,只握手指部分
②在日常礼貌用语中,“拜托了”是感谢语,“留步”是见面语
③坐有坐姿,站有站相。育人会谈时,不要翘二郎腿,也不要弯腰驼背
④在公众场合可以高声喧哗说笑;听交响乐等高雅音乐会时,可以尽情鼓掌喝彩
A.①②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③④ |
2012年3月在“两会”的服务环节中,礼仪小姐以灿烂的笑容、端庄的仪表和周到的服务,给“两会”代表和外国媒体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成为“两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向世人展示了“礼仪之邦”的风采。这说明 ()
①礼仪可以成为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
②礼仪是公共场合的一种要求
③礼仪是一门学问,有特定的要求
④ 一个人所具有的礼仪是自然形成的,不需要后天的学习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中学生小刘在超市看见了李老师在买东西,于是急忙跑过去拍了拍老师的肩膀说:“老李,你也逛超市啊。”李老师一脸无奈的看着他,愣了半天。小刘的行为 ()
①是和老师亲近的表现
②不符合语言文明的要求
③不符合举止端庄的要求
④是不懂礼貌的表现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