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 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解释与结论 |
| A |
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气体用湿润KI-淀粉试纸检验 |
试纸变蓝 |
NO2为酸性气体 |
| B |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该沉淀可能是BaSO4,该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 |
| C |
向甲苯中滴入少量浓溴水,振荡,静置 |
溶液分层,上层呈橙红色,下层几乎无色 |
甲苯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使溴水褪色 |
| D |
在稀AgNO3溶液中先加入过量0.1mol/L NaCl溶液,再加入少量0.1mol/L NaI溶液 |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出现黄色沉淀 |
说明Ksp(AgCl)>Ksp(AgI) |
在硫酸铝、硫酸钾和明矾[KAl(SO4)2·12H2O]的混合溶液中,SO42—的浓度为0.4mol/L,当加入等体积0.4mol/L KOH溶液时,生成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则反应后溶液中K+的浓度约为()
| A.0.225mol/L | B.0.25mol/L | C.0.45mol/L | D.0.9mol/L |
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 A.苯酚钠溶液与少量的CO2反应: C6H5O-+CO2+H2O → C6H5OH+CO32 - |
| B.将标准状况下1.12 L氯气通入10 mL 1 mol / L的溴化亚铁溶液中: 2Fe2++4Br-+3Cl2=2Fe3++6Cl-+2Br2 |
| C.向NaOH溶液中滴加同浓度的少量Ca(HCO3)2溶液:Ca2++ HCO3- +OH-=CaCO3↓+H2O |
| D.NH4HSO4溶液中加入足量Ba(OH)2溶液:H++SO42-+Ba2++OH-===BaSO4↓+H2O |
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条件下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中:Fe2+、ClO-、SO42-、Na+ |
| B.c(H+)=1.0×10-13 mol/L 的溶液中:Na+、SO42-、Al O2-、CO32- |
| C.加入铝粉后能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中:NH4+、Na+、NO3-、SO42- |
| D.由水电离出c(H+)=10-12 mol·L-1的溶液:K+、Al3+、Cl-、SO42- |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所以一般放在小烧杯中称量 |
| B.使用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 |
| C.做完实验后,用剩的任何药品不得丢弃,也不要放回原瓶 |
| D.实验室制取氧气之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入药品 |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下,46g分子式为C2H6O的物质中一定含有极性键为7NA,非极性键为NA |
| B.NA个某气体分子的体积为22.4L,该气体的状况不一定是标准状况 |
| C.标准状况下22.4L Cl2参加化学反应转移的电子数都是2NA |
| D.白磷分子(P4)呈正四面体结构,124g白磷中含有P—P键6NAm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