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列气候资料,回答下列小题。
| 月份 | 
   l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气温 | 
   20.1 | 
   23.0 | 
   27.6 | 
   30.2 | 
   30.7 | 
   30.3 | 
   29.2 | 
   29.1 | 
   29.1 | 
   28.2 | 
   24.9 | 
   20.8 | 
  
| 降水 | 
   11 | 
   30 | 
   35 | 
   60 | 
   142 | 
   288 | 
   411 | 
   349 | 
   288 | 
   143 | 
   26 | 
   17 | 
  
 该地月均最高气温出现在5月,而不是在7月的原因是 (    )
①地处低纬度,5月太阳高度角已经很大
②5月降水量还不太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还不太强
③受西南来的暖湿气流的影响强烈     
④受地形的影响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该地在11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少的原因是 (    )
①吹西南风  ②吹东北风 ③受大陆气团的控制 ④受赤道气团的控制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的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 | 
| B.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 | 
| 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 | 
| D.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 | 
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
 ①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处②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处
 ③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处④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处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和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 A.技术力量较雄厚 | B.气候条件较优越 | 
|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 D.劳动力较充足 | 
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 A.专业化水平较高 | B.科技投入较大 | 
| C.劳动生产率较高 | D.劳动力价格较低 | 
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 A.加大科技投入 | B.扩大种植面积 | 
| C.增加劳动力投入 | D.加大化肥使用量 | 
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害,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工厂停产。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停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目的是
| 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 | 
| B.为其中国整车生产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 | 
| 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 | 
| 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供应基地 | 
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停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
| A.研发中心 | B.一般零部件厂 | C.核心零部件厂 | D.整车厂 | 
下图表示2000-2005年我国各省(市、区)实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 年为统计单位),回答下列各题
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的是当地
| A.收入水平高 | B.远离东部 | C.人口数量少 | D.经济落后 | 
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
| A.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 | B.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 | 
| C.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少 | D.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 | 
下图表示我国某城市2008年部分人均用地状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008年该城市四类人均用地中,符合国家标准的是
| A.居住用地 | B.工业用地 | C.道路用地 | D.绿地用地 | 
该城市准备打造成为区域性的物流基地,急需采取的措施是
| A.改善居住条件 | B.发展高技术工业 | 
| C.改善交通建设 | D.美化城市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