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A.市场因素 | B.技术因素 |
C.资源因素 | D.资金因素 |
1954年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里所说的“里程碑”实际上指的是
A.确立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 | B.选举新的国家和政府领导人 |
C.制定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 D.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 |
澳大利亚人莫里循曾任《太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居住北京20余年(1897--1920)。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列资料中不可能是他留下的是
A.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照片 |
C.孙中山宣誓就职的照片 | D.与义和团冲突的日记 |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以上条款出自
A.《中华民国约法》 | B.《钦定宪法大纲》 |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的民主制度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 |
B.美国的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的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 |
C.美国的联邦宪法是一件好看而不适用的美丽艺术品 |
D.美国的联邦宪法是美国人排除外部思想的影响而独自发明的 |
《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文中所提及的历史事件依次是
A.虎门销烟鸦片战争戊戌变法中华民国 |
B.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
C.虎门销烟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
D.开眼看世界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广州起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