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该时期是( )
| A.两汉时期 | B.魏晋时期 | C.隋唐时期 | D.明清时期 |
下面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你能从图中得出的最直接的信息是

| A.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促进了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
| B.农业就业人数比例不断下降,工业和服务业就业人数比例不断提高 |
| C.工业革命和圈地运动的开展 |
| D.外来移民的涌入,英国人口的职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的塞万提斯曾在《堂吉珂德》第二部的作者献辞中,开玩笑的提到中国皇帝给他带信,要他到中国成立一所学院,皇帝委任他当院长。这一史料说明
| A.新航路的开辟极大冲击了欧洲神学思想 |
| B.康熙帝对西学非常热忱 |
| C.西班牙作为文艺复兴发祥地的中心地位 |
D.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交流、影响与融 合 |
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
| B.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
| C.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 |
| D.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
某史书记载:“乔治·华盛顿长期相信‘虽然中国人的形象和外表很有趣,但也是白种人’。华盛顿这一错误观念直到1785年才由一名记者予以纠正。”下列对华盛顿“错误观念”的成因的分析,不恰当的
| A.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所致 | B.当时美国对欧洲以外的世界了解不多 |
| C.乔治华盛顿未曾到过中国 | D.当时欧洲人普遍认为中国人是白种人 |
下图是1948年5月在一次 “漫画月展”上展出的名为《支持得住吗?》的漫画。对此最为准确的理解是
| A.反映了在抗日战争后期日本侵略者节节败退的事实 |
| B.反映了内战爆发后,解放军难以抵挡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
| C.反映了国民党军队主力被基本消灭后,南京政府难以支持 |
| D.揭示出国民党军队难以支持的局面,预示解放战争必胜定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