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魏是某校1班的学生。一天,他在上学途中看见一位老人倒在地上,急忙把老人扶了起来,并求助路人呼叫“120"。等医护人员赶到后,他说明了情况,就匆忙地赶到学校,被值班老师登记迟到了。
请你简要评析小魏的上述言行。
一个女孩对父亲抱怨她的生活:事事都这么艰难,该如何应对?父亲是一位厨师,听后略有所思,当着女儿的面把胡萝卜、鸡蛋和碾碎的咖啡豆分别放在开水中煮。 20 分钟后,父亲把胡萝卜、鸡蛋捞出来,把咖啡倒在了一个杯子里。看着不解的女儿,父亲先让她摸摸胡萝卜,女儿注意到胡萝卜变软了;又打破蛋壳,看到的是煮熟之后凝成一体的鸡蛋;最后父亲又让她吸饮咖啡,女儿笑了,她问这意味着什么。父亲解释说:“这三样东西都面临着同样的逆境——煮沸的开水,但其反应却各不相同。胡萝卜入锅之前是强壮的,但进入开水之后变软了:鸡蛋原来是易碎的,薄薄的外壳包着液体的内脏,但经开水一煮,它的内脏变硬了;而粉末状的咖啡豆进入沸水后,反倒改变了水。哪个是你呢?”他问女儿。
(1)胡萝卜、鸡蛋、咖啡豆的不同反应分别代表了人们遭遇挫折的哪些态度?
(2)请你给文中“女儿”建议几个战胜挫折的方法。
面对下面情况你应该怎么办?
材料一: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为了写《资本论》,在身患多种疾病的情况下,仍然每天上午九点去伦敦大英博物馆阅览室查找资料,研究文献,一坐就是一整天。由于精力集中,常常情不自禁地在座位上来回蹭地,日久天长,竟把脚下的水泥地面磨去了一层,留下很深的痕迹,人们称之为“马克思的足迹”。
材料二:
人物 奋斗目标 奋斗时间
马克思 《资本论》 40年
哥白尼 《天体运行论》 36年
歌德 《浮士德》 60年
司马迁 《史记》 19年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材料一、二集中反映了马克思等人身上具有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品质?为什么?
②结合个人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向他们学习?
材料一:“轮椅叫我三分矮,我叫人生步步高。”张海迪这么说了,也这么做了。为了学习英语,她在墙上、桌上、镜子上、胳膊上都贴上单词纸条,每天不背会10个单词不睡觉。后来她翻译了英文长篇小说《海边诊所》等书。
材料二:列夫?托尔斯泰青年时期一度沉湎于奢华和挥霍,荒废了学业,还留过级。后来他醒悟过来,决心同软弱做斗争,并为自己制定了《发展意志守则》。他坚持每天记日记,并重读以前的日记,用来进行自我监督;强迫自己完成每天该完成的工作,终于锻炼出坚强的意志。
请结合材料回答:
①从青少年自身成长的特点来看,培养和锻炼坚强意志有什么重要性?
②青少年应怎样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意志?
奥斯特洛夫斯基16岁参加红军,20岁加入俄国共产党。在战争中由于受伤,他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但是,他有一个信念,必须生活下去,而且要生活得有意义。他开始创作小说,躺在床上,先构思全书的轮廓,想好每一章的细节,然后口述,让别人记录。后来,他又请人用硬纸做成一个框子,放在稿纸上,自己用手摸着框子在里面写。夜深了,他仍不断地写,写好一页,用僵硬的左手颤抖地将这一页抽出来,然后继续写。第二天早上,他的妻子起床一看,写好的稿纸已散落一地,他的嘴唇上还有一层淡淡的血迹。显然,这是他为了抵御病痛的折磨,忍痛写作而咬出来的。1934年,《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这部闻名世界的长篇小说终于出版了。面对人们的赞誉,他说:“我的整个生活就是斗争。喊‘顽强精神万岁’吧。”
请你说说奥斯特洛夫斯基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