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欧阳生哀辞
韩 愈
欧阳詹世居闽越,自詹已上,皆为闽越官,至州佐、县令者,累累有焉。闽越地肥衍,有山泉禽鱼之乐,虽有长材秀民,通文书吏事与上国①齿者,未尝肯出仕。
今上初,故宰相常衮为福建诸州观察使,治其地。衮以文辞进,有名于时;又作大官,临莅其民;乡县小民有能诵书作文辞者,衮亲与之为客主之礼,观游宴飨,必召与之。时未几,皆化翕然②。詹于时独秀出,衮加敬爱,诸生皆推服。闽越之人举进士繇詹始。
建中、贞元间,余就食江南,未接人事,往往闻詹名闾巷间,詹之称于江南也久;贞元三年,余始至京师举进士,闻詹名尤甚。八年春,遂与詹文辞同考试登第,始相识。自后詹归闽中,余或在京师他处,不见詹久者,惟詹归闽中时为然。其他时与詹离,率不历岁,移时则必合,合必两忘其所趋,久然后去,故余与詹相知为深。詹事父母尽孝道,仁于妻子,于朋友义以诚。气醇以方,容貌嶷嶷然③。其燕私善谑以和④,其文章切深喜往复,善自道,读其书,知其于慈孝最隆也。
十五年冬,余以徐州从事朝正于京师,詹为国子监四门助教,将率其徒伏阙下举余为博士,会监有狱,不果上。观其心,有益于余,将忘其身之贱而为之也。
呜呼!詹今其死矣!詹闽越人也,父母老矣,舍朝夕之养,以来京师,其心将以有得于是,而归为父母荣也。虽其父母之心亦皆然:詹在侧虽无离忧其志不乐也詹在京师虽有离忧其志乐也若詹者,所谓以志养志者欤!詹虽未得位,其名声流于人人,其德行信于朋友,虽詹与其父母皆可无憾也。詹之事业文章,李翊既为之传,故作哀辞以舒余哀,以传于后,以遗其父母,而解其悲哀,以卒詹志云。
【注】①上国:指京城等文化发达的地区。②皆化翕然:很快形成了一种好风尚。③嶷嶷然:端庄温厚的样子。④燕私:指个人的闲暇时间。善谑以和:喜欢说话且话语柔和。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文书吏事与上国齿者齿:相等 | B.以卒詹志云卒: 最终 |
C.会监有狱会:恰逢 | D.余就食江南就食:谋生 |
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欧阳詹有名望的一项是( )
①自詹已上,皆为闽越官 ②衮加敬爱,诸生皆推服
③往往闻詹名闾巷间 ④其德行信于朋友
⑤观游宴飨,必召与之 ⑥詹之事业文章,李翊既为之传
A.②③④ | B.①③⑥ | C.②⑤⑥ | D.①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詹祖上世代都在闽、越一带做官,他本人也因文才出众倍受时任福建诸州观察使的常衮的爱惜敬重,成了当地参加科举考试的第一人。 |
B.文章对欧阳詹进行了评价,他尽孝道,以父母望其成名的意志为意志来孝养父母。虽不寿而终,但是他的德行和表现其才华的文章,却是与世长存的。 |
C.欧阳詹看重友情,曾率领自己的生徒们到朝廷上去举荐韩愈做四门博士,结果因国子监有诉讼之事,加上自己的地位卑微,举荐以失败告终。 |
D.韩愈写作此文,主要在于抒己之哀痛,慰死者之双亲,完成朋友的遗愿。因为担心欧阳詹死后湮没无闻,所以把他的才学、品德写进文章,加以彰显,以永传后世。 |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詹于时独秀出,衮加敬爱,诸生皆推服。
(2)其他时与詹离,率不历岁,移时则必合,合必两忘其所趋。
(3)故作哀辞以舒余哀,以传于后,以遗其父母。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詹 在 侧 虽 无 离 忧 其 志 不 乐 也 詹 在 京 师 虽 有 离 忧 其 志 乐 也 若 詹 者, 所 谓以 志 养 志 者 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大力将军
蒲松龄
查伊璜,浙人,清明饮野寺中,见殿前有古钟,大于两石瓮;而上下土痕手迹,滑然如新。疑之。俯窥其下,有竹筐,不知所贮何物。使数人抠耳,力掀举之,无少动。益骇。乃坐饮以伺其人;居无何,有乞儿入,携所得糗糒①,堆累钟下。乃以一手起钟,一手掬饵置筐内,往返数回始尽。已复合之,乃去,移时复来,探取食之。一座尽骇。查问:“若个男儿胡行乞?”答以:“啖啖多,无佣者。”查以其健,劝投行伍,乞人愀然虑无阶。查遂携归,饵之,计其食略倍五六人。为易衣履,又以五十金赠之行。后十余年,查犹子令于闽,有吴将军六一者,忽来通谒。款谈间,问:“伊璜是君何人?”答言:“为诸父行,与将军何以有素?”曰:“是我师也。十年之别,颇复忆念。烦致先生一赐临也。”会伊璜至,因告之,伊璜茫不记忆。即命仆马,投刺于门。将军趋出,逆诸大门之外。视之,殊昧生平。窃疑将军误,而将军伛偻益恭。少间登堂,则卷帘者、移座者,并皆少姬。既坐,方拟展问,将军颐少动,一姬捧朝服至,将军遽起更衣,查不知其何为。众妪捉袖整衿讫,先命数人捺查座上不使动,而后朝拜,如觐君父。查大愕,莫解所以。拜已,以便服侍坐。笑曰:“先生不忆举钟之乞人耶?”查乃悟。既而华筵高列,家乐作于下。见将军日无别作,惟点姬婢养厮卒,及骡马服用器具,督造记籍,戒无亏漏。一日,执籍谓查曰:“不才得有今日,悉出高厚之赐。一婢一物,所不敢私,敢一半奉先生。”查愕然不受,将军不听。按籍点照,古玩床几,堂内外罗列几满。查固止之,将军不顾。稽婢仆姓名已,即令男为治装,女为敛器,且嘱敬事先生,百声悚应。又亲视姬婢登舆,厩卒捉马骡,乃返,别查。
注释①糗糒,干粮。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查遂携归,饵之饵:给……吃。 |
B.逆诸大门之外逆:背对着。 |
C.众妪捉袖整衿讫讫:完毕。 |
D.稽婢仆姓名已稽:查考。 |
下列言行全都能表现吴将军知恩图报的一组是:
①为易衣履,又以五十金赠之行②十年之别,颇复忆念③则卷帘者、移座者,并皆少姬 ④而后朝拜,如觐君父⑤一婢一物,所不敢私,敢一半奉先生⑥又亲视姬婢登舆,厩卒捉马骡
A.①②④ | B.④⑤⑥ | C.②③⑥ | D.①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査伊璜在野外的寺庙中发现巨大古钟,好几个人抓耳挠腮皆无法掀动;而当时身为乞儿的吴六一却能轻易掀开。 |
B.査伊璜见吴六一力大不凡,就鼓励他投身军队;又见他贫苦无助,就把他带回家,厚赠之后让他上路。 |
C.査伊璜听说吴将军与自己有旧,但已经记不起来到底是谁;即便如此,他仍然带着仆人骑着马,上门投递名片。 |
D.吴六一十多年来一直不忘査伊璜赐金之恩;见面之后不仅礼节备至,而且把自己的家产和奴婢分了一半给他。 |
翻译文言阅读中画线的句子:
①乃以一手起钟,一手掬饵置筐内,往返数回始尽。
②为诸父行,与将军何以有素?
③不才得有今日,悉出高厚之赐。
文言文阅读。
(一)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二)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
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下列句中加点字与“撞而破之”中的“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已骈,间至军中 | 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
C.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 D.项伯杀人,臣活之 |
与例句“荆轲和而歌”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
B.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
C.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进 |
D.置之地,拔剑撞![]() |
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竖子不足与谋 |
B.亚父者,范增也 |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
D.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句2分)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②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③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
文言文阅读。
(一)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二)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
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下列句中加点字与“撞而破之”中的“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已骈,间至军中 | 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
C.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 D.项伯杀人,臣活之 |
与例句“荆轲和而歌”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
B.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
C.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进 |
D.置之地,拔剑撞![]() |
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竖子不足与谋 |
B.亚父者,范增也 |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
D.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句2分)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②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③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张雄飞,字鹏举,琅琊临沂人。至元二年,廉希宪荐之于世祖,召见,陈当世之务,世祖大说。授同知平阳路转运司事,搜挟(调查揭发)蠹弊,悉除之。帝问处士罗英,谁可大用者,对曰:“张雄飞真公辅器。”帝然之,命驿召雄飞至。
十六年,拜御史中丞,行御史台事。阿合马以子忽辛为中书右丞,行省江淮,恐不为所容,改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未行,阿合马死,朝臣皆以罪去。拜参知政事。阿合马用事日久,卖官鬻狱,纪纲大坏,雄飞乃先自降一阶,于是侥幸超躐者皆降之。忽辛有罪,敕中贵人及中书杂问,忽辛历指宰执曰:“汝曾使我家钱物,何得问我!”雄飞曰:“我曾受汝家钱物否?”曰:“惟公独否。”雄飞曰:“如是,则我当问汝矣。”忽辛遂伏辜。二十一年春,上与朝臣议大赦天下,雄飞谏曰:“古人言:无赦之国,其刑必平。故赦者,不平之政也,圣明在上,岂宜数赦! ”帝嘉纳之,语雄飞曰:“大猎而后见善射,集议而后知能言,汝所言者是。朕今从汝。”遂降轻刑之诏。
雄飞刚直廉慎,始终不易其节。尝坐省中,诏趣召之,见于便殿,谓雄飞曰:“若卿可谓真廉者矣。闻卿贫甚,今特赐卿银二千五百两、钞二千五百贯。”雄飞拜谢,将出,又诏加赐金五十两及金酒器。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后阿合马之党以雄飞罢政,诣省乞追夺赐物,裕宗在东宫闻之,命参政温迪罕谕丞相安童曰:“上所以赐张雄飞者,旌其廉也,毋为小人所诈。”塔即古阿散请检核前省钱谷,复用阿合马之党,竟矫诏追夺之。塔即古阿散等俄以罪诛,帝虑校核失当,命近臣伯颜阅之。中书左丞耶律老哥劝雄飞诣伯颜自辩,雄飞曰:“上以老臣廉,故赐臣,然臣未尝敢轻用,而封识以俟者,正虞今日耳,又可自辩乎?”
二十一年,卢世荣以言利进用,雄飞与诸执政同日皆罢。
二十三年,起为燕南河北道宣慰使,决壅滞,黜奸贪,政化大行。卒于官。
(选自《元史·张雄飞传》,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然之,命驿召雄飞至然:认为……正确 |
B.十六年,拜御史中丞拜:授与官职 |
C.忽辛遂伏辜辜:罪 |
D.雄飞刚直廉慎,始终不易其节易:交换 |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行省江淮,恐不为所容 |
B.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遂降轻刑之诏 |
C.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诏趣召之,见于便殿 |
D.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上以老臣廉,故赐臣 |
下列四组中,能直接表现张雄飞清廉能干的一组是()
①搜挟蠹弊,悉除之②张雄飞真公辅器
③惟公独否④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
⑤决壅滞,黜奸贪⑥汝所言者是,朕今从汝
A.①③⑥ | B.②③⑤ | C.①④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合马让自己的儿子忽辛担任中书右丞,巡视管理江淮一带的事务,阿合马担心儿子不被张雄飞容纳,就让儿子改任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 |
B.阿合马专权时间长,他卖官枉法,朝廷秩序很乱,张雄飞就首先自降官阶一级,那些侥幸不按规定提拔的人就都降级。 |
C.忽辛犯罪,世祖令中贵人和中书省官员一起审问,忽辛说其中一个叫宰执的人曾经收受过他家的钱物,而张雄飞也单独收过财物。 |
D.塔即古阿散等人因犯罪被杀后,皇帝考虑到阿合马的余党检查核实有误,命令亲近的大臣伯颜复查。张雄飞没有听从耶律老哥的建议为自己辩白。 |
将下面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至元二年,廉希宪荐之于世祖,召见,陈当世之务,世祖大说。
译文:
②大猎而后见善射,集议而后知能言,汝所言者是。
译文:
③上所以赐张雄飞者,旌其廉也,毋为小人所诈。
译文: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进,与操遇于赤壁。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赤壁之战》对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及含义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可烧而走也活用作使动词,使……走 |
B.瑜等率轻锐继其后活用作名词,轻装、精锐的部队 |
C.引军北还名词活用作动词,背对 |
D.天又大风名词活用作动词,刮大风 |
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裹以帷幕(“以”为介词,解释为“拿”、“用”) |
B.去北军二里余(“去”的含义是离开) |
C.初一交战(“初一”是古今异义词,解释为刚一开始) |
D.雷鼓大震(“雷”是通假字,通擂) |
下列各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难与持久秦王购之金千斤 |
B.裹以帷幕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C.羸兵为人马所蹈藉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
D.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
文言翻译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2)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3)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