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⑴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许攸出,仰天叹曰:“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吾子侄已遭审配之害,吾何颜复见冀州之人乎!”遂欲拔剑自刎。左右夺剑劝曰:“公何轻生至此?袁绍不绝直言,后必为曹操所擒。公既与曹公有旧,何不弃暗投明?”只这两句言语,点醒许攸;于是许攸径投曹操。
许攸背弃袁绍的原因有哪些?他投奔曹操后献上什么计策?
⑵吴老太爷死时,吴孙甫面临怎样的处境?后来为了更好地解决资金问题,他做出怎样的决定,结果如何?
名著阅读题
(1)面如重枣,唇若涂丹,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2)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3)身长七尺,细眼长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上面描绘的人物都出自《三国演义》,请依次写出他们的名字。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儒家向来重视“义利之辨”,强调辨明“义”与“利”的关系。下面是先秦儒家有关“义
利观”的几段文字:
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
孔子曰:“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左传•成公二年》
孟子曰:“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孟子•万章上》)
荀子曰:“义与利也,人之所两有也。……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荀子•大略》)结合选段,请简要概括先秦儒家所认为的“义”与“利”的基本关系。(不超过10字)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先秦儒家“义利观”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不超过100字)
简答题。(选做一题)简述体现黛玉多愁善感的一件事。
《围成》中对婚姻的认识,有过一次生动对话,请简要复述对话的内容。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互乡①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②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述而篇第七》)
注:①互乡:地名;②与:赞许。
孔子认为,很难与“互乡”那个地方的人谈话,可他还是接见了互乡的“童子”,这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态度?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贾政至此实在是忍无可忍,于是命人拿来宝玉,打了几十大板。” 贾政为何如此生气打宝玉,请简述其原因与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