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极地区成为各国争夺的“新战场”,北极问题的焦点是北极航道权益的竞争。北极航道是连接太平洋北部和大西洋北部的重要通道,包括绕过西伯利亚北部的东北航道和绕过加拿大北部的西北部航道。近年来,北极地区逐渐成为各国争夺的“新战场”的原因是( )
A.北极地区是连接太平洋北部和大西洋北部航道的必经之地 |
B.北极航道的开通能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 |
C.全球变暖,冰川消融,使北极航道成为现实 |
D.北极航道能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
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形态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下列关于该城市的描述正确是
A.建国前,公路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最大 |
B.建国后,铁路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最大 |
C.建国以来城市化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
D.郊区城市化是城市扩展的主要途径 |
该城市向外扩展的自然条件优势是
A.地形 | B.气候 | C.水源 | D.土壤 |
形成城市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的主导因素是
A.运输距离 | B.运输质量 | C.运输速度 | D.运输数量 |
一年中等于和大于某一水位出现的天数之和称为历时。将一年内逐日平均水位按递减次序排列,以水位为纵坐标,历时为横坐标绘成的曲线,称为水位历时曲线。下图为某河流某水文观测站测得的水位过程线(水位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与水位历时曲线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此河流的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雨水 | B.地下水 | C.湖泊水 | D.积雪冰川融水 |
图中曲线表示水位历时曲线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此河流水位高于58米时可通航,据图判断通航时间大约有
A.210天 | B.240天 | C.300天 | D.366天 |
图为沙尘暴的形成与消亡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的植被覆盖率比乙地高 | B.乙地风速小于丙地 |
C.乙地的海拔高度高于丙地 | D.甲地气压高于乙地 |
关于甲乙丙三地的地质作用与形成的地貌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流水侵蚀,易形成沟谷 | B.乙地风力搬运,易形成戈壁 |
C.丙地风力沉积,易形成沙丘 | D.三地风力侵蚀,易形成风蚀蘑菇 |
据CCTV.com消息(午夜新闻)报道:我国首支大学生北极考察队2008年2月28号从北京出发,前往北极。考察队的十名大学生是从全国3000多名报名选手中选拔出来的,他们在为期半个月的考察活动期间,将深入挪威斯瓦尔巴德地区进行考察,还将进入被誉为北极科学圣地的新奥尔松地区,利用我国北极黄河站进行科学考察。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有关图中①处附近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 B.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降湿作用 |
C.从成因上看属于密度流 | D.从成因上看属于风海流 |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流经③处洋流势力将
A.增强 | B.减弱 | C.不变 | D.可能增强也可能减弱 |
当②处洋流和④处表层洋流流向一致时,
A.长江口盐度较其他时期有所升高 | B.我国东部盛吹东南季风 |
C.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西北风 | D.天山雪线降低 |
读图,某海轮由A点出发,经B、C、D三处后返回原地。沿途经历的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A.航行中一直逆水顺风
B.就海水的温度而言,B>C>D>A
C.从C到D途中,发现沿岸植被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热带雨林过渡
D.在C处遇到开向美国的30万吨级的石油运输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