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西辽河流域面积约13万平方千米,年平均降水量为375mm,地处半湿润与半干旱的过渡地区。根据资料完成(1)~(4)题。
材料一:图是西辽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左图是1997年~2002年西辽河流域地下水水位变化图。
材料三:右图是西辽河流域某村镇粮豆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图。

(1)西辽河流域地处        地区,地势        。河流一年会有      个汛期。按自然带地带性规律,流域内为温带森林带向           的过度地带。
(2)根据材料二,西辽河流域地下水的水位年际变化呈           特点,其原因是                                                                       
(3)简述西辽河流域发展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
(4)21世纪初,西辽河流域大幅度减少水稻种植面积,请分析其是否合理?并简述该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影响农业区位因素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钢铁企业众多。近年来,钢铁出口量增长较快,所需铁矿石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大量进口;钢铁企业布局呈现由接近煤炭、铁矿石产地向沿海转移的趋势。
右图示意甲、乙、丙三地的位置。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在甲地建设大型钢铁企业(M公司),所需铁矿石依赖进口,但限于港口条件,大型货轮无法直接停靠,进口的铁矿石部分需在乙地港口转运。近期,M公司并购了乙地的钢铁厂,并计划在丙地建立大型钢铁厂。
(1)简述我国在沿海港口建设大型钢铁基地的有利条件。
(2)根据图示信息说明甲地港口难以营建深水泊位的主要原因。
(3)M公司并购乙地的钢铁厂后,炼铁和炼钢在甲地和乙地如何分工?为什么?

读我国某区域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北部平原地区春季土壤旱情严重,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2)图中A是所在河流上迄今争议最少的水利枢纽工程,其名称是__________(2分)。该水利枢纽工程以下河段径流量沿途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2分),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读表3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8分)
表3我国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1) 表中资料显示,我国(2分)

A.各地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B.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
C.东部季风区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D.华北平原的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2) 表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例最小的地点是(2分),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分析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4分)。
(3) 表中,夏季降水量最少的地点是(2分),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4) 分析五台山年降水量高于郑州年降水量的主要原因(4分)。

浙江省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活动,考察从棉花到服装的生产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除标注外,其余每格1分,共8分)
(1)同学们从网上了解到与服装生产有关的工厂有:A、服装厂B、织布厂C、纺纱厂,请按照投入一产出工业联系为同学们设计一条合理的考察路线(将字母填入空框内)。
棉 花→ → 印 染 厂→ →服 装
(2)在考察中,同学们发现该生产链中的_______厂会严重的污染水体,这类工厂一般多布局在流经城市的河流_________。
(3)纺织和服装企业是中国的优势产业,影响该产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4)近些年来,我国的纺织和服装企业有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倾向,其主要原因是

图11为“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除标注外,其余每格1分,共15分)

(1)填写工程名称:属于能源调配的是________工程和________工程。四大工程中,沿线自然景观差异最大的是__________工程。
(2)在“西电东送”工程中,以输送水电为主的线路是()

A.北线工程 B.中线工程
C.北线工程和东线工程 D.北线工程和南线工程

(3)“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线路中,地形最复杂、施工最困难的是________线。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引水,利用________提水北送至 ________地区。“西气东输”工程干线西起(地形区名称)的轮南,东至________(城市名称)。
(4)修建青藏铁路需要克服的不利自然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角度分析,建设“西电东送”工程带来的积极影响是
东部:
西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