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据此回答下列各题。上图所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
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
A.推广蔗基鱼塘 | B.推广水稻种植 |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
辽宁某地有大型煤矿和铜矿,计划在该地建①冶炼厂 ②火电厂 ③硫酸厂 ④粉煤灰水泥厂,下面“生产联系的示意图”中,最合理的是:
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图,比较两地的区位特点,完成 题。
4.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接近煤炭产地 ②水源充沛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 ⑤廉价劳动力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5.有关鲁尔区经济衰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A.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B.生产结构十分复杂
C.世界性钢铁过剩D.环境污染严重
中国的资源型城市正在经历着痛苦的转型。回答(1)~(2)题:
(1)下列城市属于资源型城市的是()
A.东京 B.旧金山 C.阜新 D.拉萨
(2)“矿竭城不衰”,煤城阜新将转型目标锁定“现代农业”,其主要依据是()
A.矿区有大量废地,人均土地资源不足 B.交通条件优越
C.现代农业市场前景广阔 D.国家政策的支持
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其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工业区。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据此回答问题:
(1)和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较匮乏的自然资源是
A.水资源 B.铁矿石 C.劳动力资源 D.煤炭资源
(2)山西比鲁尔区优越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A.劳动力成本 B.劳动力素质 C.市场 D.便捷的交通
(3)山西省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的发展策略应该有
①大力增加煤炭工业的比重②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③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④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下列关于山西省能源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煤炭、石油、天然气均非常丰富 | B.铝土矿和铁矿分布相对集中 |
C.大同有“煤都”之称,以生产优质无烟煤而闻名 | D.煤炭资源储量大,质量好,且多数煤田埋藏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