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南极中山站(约69°)处于极夜时,甲、乙两地分别于当地时间5时40分和6时20分同时看到日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甲地位于乙地的( )
| A.东北方向 | B.西北方向 | C.东南方向 | D.西南方向 |
这段时间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 A.暴风雪席卷欧洲北部 |
| B.澳大利亚东南部容易发森林火灾 |
| C.好望角附近炎热干燥 |
| D.墨西哥湾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
下列措施或目标体现了赫鲁晓夫执政时期严重脱离苏联实际的是
| A.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
| B.“20年建成共产主义” |
| C.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部分企业 |
| D.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
1918年苏维埃政府发布命令,宣布苏维埃共和国成为一个军营;苏维埃政府对于居民的粮食及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由政府统一实行调配制。内战时期在交换和流通方面,基本取消了市场关系。这表明苏维埃共和国正在实施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市场经济体制 |
| C.农业集体化运动 | D.社会主义工业化 |
19世纪初人类在交通运输领域的革命取得重大突破,其首先使用的动力是
| A.蒸汽机 | B.内燃机 | C.电力 | D.核动力 |
下列重要事件中其推论不符合史实的是
| 选项 |
史实 |
结论 |
| A |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 |
世界日益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 |
| B |
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深入开展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 C |
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
形成垄断大企业 |
| D |
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
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由此看出直接引发工业革命的因素是
| A.殖民扩张和掠夺的需要 | B.蒸汽与机器的结合 |
| C.不断扩大的市场的需求 | D.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