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35年呵,你细细地听/35年前的那一次会议孕育了东方的涛声/涛声的壮怀激烈里从此有了春天的故事……那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某一个深夜/东方的涛声在中国的土地上翻山越岭/有竹子拔节的声音也有鲜嫩的苏醒/那是上个世纪的80 年代,东方的涛声回响在闽粤的海岸边/远航的帆船满载着闽粤故事……“人民富裕了”的捷报传遍神州/“中国强大了”的声音响彻寰宇/在东方的涛声里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1)探寻足迹:“35年前的那一次会议”是指哪一次会议?上述诗歌反映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2)聆听回响:“东方的涛声”是指哪一项伟大决策?
(3)畅想明天:诗歌中“土地苏醒”、“闽粤故事”这两大创新实践活动是指哪些历史事件?结合这两大历史事件的影响,简要说明“我们的明天更美好”的必然性。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356年,某国开始变法,其主要内容是:①编制户口,加强刑罚。规定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伍、什内的各家互相纠察,一家犯法,其他各家必须告发,如隐瞒不报,就以相同罪名处罚。②奖励生产。从事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③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贵族子弟,按照功劳的大小封爵。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④承认土地私有。用法令的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制。⑤推行县制。把乡邑合并成县,长官称为县令,由国君任命。⑥统一度量衡。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时期哪一国家的什么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概括变法的主要内容。
(3)这次变法产生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全史。本纪以叙帝王,世家以记侯国,十表以系时事,八书以祥制度,列传以志人物,然后一代君王政事,贤否得失,总汇于一编之中。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上图所示著作是哪一位历史人物编写的?
(2)指出这部史书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3)据材料二,指出材料一中的史书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见下图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请回答:
(1)我国古代的人们普遍使用纸是在()
A.西汉发明纸的时候 |
B.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 |
C.公元8世纪传入阿拉伯国家后 |
D.12世纪传入欧洲后 |
(2)据材料,指出我国古代书写材料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纸术外传产生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
材料二:
材料三: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沁年春.雪》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烧灭经书”指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采取什么措施?
(3)指出诗中“秦皇汉武”分别指两位皇帝?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三中“秦皇汉武”你更欣赏哪一位,请简要说明理由。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西安事发生后,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亊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图1、图2,指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取得哪些重大成就?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对中国时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结合以上材料,谈一谈国共两党从冲突到合作,这一变化有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