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月28日,中缅两国总理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之间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中缅边界条约是新中国与亚洲邻国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为今后解决类似问题树立了良好范例。这表明( )
A.中国开始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
B.中国开始重视发展与周边邻国的关系 |
C.中国与邻为善,首次打开了与亚洲国家友好交往的大门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
下图所示20世纪50年代的历史事件反映出
A.农村生产关系的不断变化 | B.全国性土地改革的完成 |
C.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 D.对私人工商业的改造 |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政策,同以往的土地政策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A.限制和打击富农经济 | B.保护民族工商业者 |
C.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 | D.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地主 |
1958年,中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主要教训是()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
B.经济建设一定要快速发展 |
C.社会主义阶段要实行按劳分配 |
D.经济指导方针要符合经济规律 |
“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我国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这主要是指()
A.加强西部地区交通建设 |
B.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
C.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
D.实现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
在马克思看来,劳资是对立的,社会主义经济不能与资本主义经济并存。然而中国,曾提出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经济政策,其中包含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发展。在中国,产生这一思想的社会基础最早应是在
A.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 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时期 |
C.文化大革命时期 | D.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