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的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而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材料中说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 ( )
A.加强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 B.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
C.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 D.融入经济化全球化的浪潮 |
20世纪初西方电车传入中国,1906年电车在天津出现时,当时许多人认为电车会电死人而不敢上车,街上经常出现“好人不坐电车”的标语,这一现象说明
①西方工业革命成果传入中国②中国交通运输业逐步近代化
③20世纪初旧思想观念依然浓厚④中西方文化冲突已经白热化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② | D.①③④ |
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
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 | 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 |
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 | 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 |
博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从清末开始列入中学课程。下图显示中学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演变情况。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趋势图
(注:1922年始专指高级中学自然科学课程)
A.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 | B.体现了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兴起 |
C.表明国民政府重视科学教育 | D.反映清末民国时期轻视人文教育 |
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
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