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简单地说起来,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对于上述毛泽东著作中“两类矛盾”学说理解正确的是( )
| A.分清敌我与是非问题是中国建设道路的核心内容 |
| B.该学说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起了指导作用 |
| C.该学说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
| D.该学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有益的 |
1758年发生了一次“霾灾”,数日雾霾不散,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乾隆应对“霾灾”的做法受哪位思想家的影响
| A.孔子 | B.董仲舒 |
| C.朱熹 | D.王阳明 |
据1928-1933年的统计,中国城市的离婚案件日益增多,《离婚法论》、《中华民国民法·第四编·亲属》等法律书籍销量增长。不少主动提出离婚的女性,都聘请律师,通过诉讼请求增加赡养费。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 A.西方法律开始传人中国 | B.北洋政府加强法治建设 |
| C.受新文化运动影响城乡各地离婚较为普遍 | D.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 |
有学者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后者被看成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主要是因为
| A.动员了英国光荣革命的爆发 | B.使广大人民接受了信仰自由 |
| C.规划了资本主义的政治蓝图 | D.直接促发了法国大革命 |
《史记·蒙恬列传》云:“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湮谷,千八百里。”关于这里的通道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西南夷的五尺道 | B.为了加强北部边防而修筑的直道 |
| C.为征服岭南而修筑 | D.为了防止北部蒙古族的入侵 |
春秋战国时,某位思想家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位思想家是谁?
| A.墨子 | B.韩非子 |
| C.孟子 | D.庄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