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在《战国策续录》中说:战国时期,“国异政教,各国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故孟子、孙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上述材料意在说明当时( )
A.没有天子,没有诸侯,游说权谋之徒得势 |
B.分封制崩溃,各家各派提出各自主张,百家争鸣 |
C.孟子等儒生得不到重用,消极遁世 |
D.从现实目的出发,各诸侯国重视权谋之徒,摒弃儒家学说 |
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了“斯大林模式”,下列对其评述不正确的是
A.它是苏联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
B.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并且存在着弊端 |
C.它开辟了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创新 |
D.它消除了苏联社会的专制与不公平现象 |
苏联早期领导人布哈林曾说:“我们过去以为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却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苏俄(联)实行的哪一经济政策体现了这一思想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斯大林经济体制 | D.赫鲁晓夫改革 |
当代资本主义的各种新变化表明
A.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也就是进入到了垂死的阶段 |
B.资本主义国家已经通过自我调节彻底解决了自身固有的矛盾 |
C.由于社会福利政策的完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界线已经变得模糊 |
D.资本主义国家也需要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
下列关于“新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一趋势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 |
B.它摆脱了经济周期性波动规律的制约 |
C.它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
D.它是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的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由此说明
A.新政后美国推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 |
B.新政后美国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
C.新政后美国政府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而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
D.新政后美国政府大力发展国营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