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篇科技作品。
国产航母将使用的国产重型燃气轮机首次曝光
①燃气轮机是现代制造业的“动力之源”,其中的涡轮高温叶片则是燃气轮机的核心部件之一。日前,上海市科委重大专项课题“高温合金叶片制造技术研究”通过专家验收。
②燃气轮机是大型客机、特种船舶(重型航母)和民用发电等领域的主要动力源之一,而涡轮高温叶片及其制造技术则是燃气轮机的核心,也是制约我国燃气轮机发展的主要瓶颈。
③国外对此严格保密,客观上使我国的大飞机、地面燃机等重大工程均受制于人。2008年上海市科委设立重大研究专项课题,针对当前国际上最先进的F级256MW重型燃气轮机涡轮高温叶片开展技术研究和攻关,由上海大学为主承担。
④涡轮叶片的制造原理,是将镍基金属溶液浇铸在模具中,再进行冷却结晶,过程类似于冬天水汽在玻璃窗上遇冷结晶形成“冰花”。涡轮叶片能否耐受高温、是否有足够的强度,和结晶过程中的温度以及晶体形成的数量、甚至方向都有关系。
⑤一般来说,晶粒数越少,叶片的耐高温性越好,也越能胜任发电机燃气轮机等高功率设备用途。目前行业内最难的技术,是让整个叶片成为一个晶粒,即“单晶”技术。
⑥此外,如果让晶粒有序地向一个方向排列,也能提高叶片强度,避免断裂,此类技术为“定向”技术。通过4年的努力,课题组在上述两种技术路径上均有突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艺路线。
⑦该项目的成功,不仅有助于我国在燃气轮机关键部件方面突破国外封锁,对于国内发电厂来说也是重大利好消息。就比如重型燃机的一级涡轮,一共有96片高温合金叶片,如果采用国外厂商的产品,一片叶片的制造成本在40万元左右,市场售价达100万元;但如果采用国产叶片,制造成本仅为国外价格的1/4。
⑧中国将会在2015年完成首艘常规动力航空母舰(排水量在5-6万吨)的建造工作,而首艘核动力航母预计将会在2020年下水。(选自《参考消息》 略有改动)
阅读选文,制约我国燃气轮机发展的主要瓶颈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第七段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作用?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燃气轮机是大型客机、特种船舶(重型航母)和民用发电等领域的主要动力源之一。
B.涡轮叶片的制造过程类似于冬天水汽在玻璃窗上遇冷结晶形成“冰花”,其强度与耐温性直接受结晶过程的影响。
C.燃气轮机的叶片性能与其晶粒数量成正比,晶粒数量越少,其耐高温性越不好。
D.上海大学在“单晶”技术和“定向”技术两个方面都有突破,有助于我国在燃气轮机关键部位方面突破国外封锁。

请结合上文和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我国燃气轮机工业虽然起步很早,但因为缺乏核心技术,发展水平较低,而像日本等国家,虽然发展相对较晚,但积极引进、借鉴他国技术,已具备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随着高铁交通的发展,国内对燃气轮机的需求越来越大,大部分只能依靠进口,缺乏核心技术,成为燃气轮机工业发展的最大阻碍。
而科研机构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影响了技术与市场的结合,最新技术不能及时推广到市场,再由市场效益促进技术发展,阻碍了我国燃气轮机工业的发展。
结合原文和材料,你能否为中国燃气轮机工业的发展提几条具体的建议?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说明对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短文,回答下题。
守山人
张小萌
①甘河镇的山,初见的人定时不会喜欢的,偏大的土包罢了,不巍峨,不峥嵘。时间久了,就明白这山的好了,一座连着一座,仿佛是看不到头的远。她是安静的,平和的,像母亲的怀抱,温暖舒适。山与山之间有时会出现一处缓坡,往往有溪水流过,一股炊烟在大山深处的山脚下突兀而出,青天白云下,十分扎眼,一座木制的房静静地立在小河旁。
②“老康呦,我退休了,明个儿回镇上。”看不见人影,苍老的声音从密林深处传来。屋里的老康听到这话,顿了一顿,发出一声叹息,出了屋子,半倚在门上,看看前方的树林,又是一声叹息。恰 好林间的小路上现出个人影,头发花白,颤颤巍巍的行着,弓着腰,看到老康,直了身子,冲他一笑。“哈哈,你那点蘑菇是留不下了吧,我可是把我养了一年的鸡都带来了,哈哈——”老朱笑得很开心,快走几步,奔着老康去了。“哼,你这死老头子,没多大个出息,除了吃,你还有啥念想?给你吃,都给你吃,可是只怕你的牙无福呦。哈哈……”老康也离了门,走向老朱,两个人拥抱在一起。
③“老康,我老了啊。”
④“老朱,我也老了。”
⑤山间的风很少,这一刻却是舞动着,摇动着这山上的树,松树,杨树,桦树,高的,矮的,发出哗哗的声响。
⑥两人拍了拍肩膀,不愿分开。良久,老康接过老朱手上的鸡,进屋去了。老朱一屁股坐在树桩上,光滑油亮,树是盖房子时伐的,好大的树,当年他们数了数年轮,大概百年多吧,决不是一百年,他们却是没数清的,这样的树在这里好多,数不清的多。掏出烟袋子,装上一袋烟,火一燃,蓝色的烟雾飞了起来。“老康啊,我是不中用了,咱们仨上山那年,跟着魏大叔山上山下地不知跑了多少趟,虽然累但是有劲啊,现在是又……”
⑦“闭上你的臭嘴,哪三个,不就咱们俩吗?哪三个,哪里有三个?”老康放下手里的松枝,不看老朱,却是一脸的不高兴。老朱的烟枪停在了空中,不一会老朱呵呵地笑了,把烟枪放到嘴里大口地吸了起来。
⑧也不知过了多久,老朱惦记的小鸡炖蘑菇发出诱人的香味。老康也坐在树桩上,折几个柳条,递给老朱一双,自顾自地喝了起来,老朱笑了笑,也不示弱,自己也喝得欢。他俩之间,也有个树桩,也有过打磨的痕迹,只是不像他俩坐的那般油亮。 “伙计,你算算咱们来了多少年了?”闻听此言,老康放下酒杯,看着铁锅,一言不语,老朱眯上眼,筷子停在空中。
⑨“三十七年了。”老康说。
⑩“三十七年啊!”老朱说。
⑪“大家都没忘啊。”老康顿了一下又说道,“我总是不愿正视他的离去,你也要走了,我就想想过去吧,当年,咱们仨刚来,我至今还记得 这镇上的人的好。”
⑫老朱点了点头,“这里的人淳朴,风景也好,当时魏大叔让咱们来守山,咱们还不愿意,这里真是好地方……”
⑬老康喝了口酒,接过老朱的话,“大叔带着咱仨走遍了山,这里的好东西真多,蘑菇,木耳,以前哪见过这么大的,野果也好多,山丁,山杏,榛子,吃也吃不完。”老康看着锅中的菜,唏嘘不已。
⑭“你真的舍得?”老朱不说话,只是喝了杯中的酒,“都走了,走了好啊。”老康似乎是哭了。
⑮第二天清晨,老康爬上了山,看着老朱走的方向,不一会儿,一个老人走了出来。今 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象山杨一样沉稳。老朱确实走了,走的时候,向着山顶挥手,像是知道老康在这里,或许他在向大山告别。
蓝天,白云,清翠的树林。一个月过去了,老康的房前多了两个年轻人。
⑰“老康叔,老康叔——”老康闻声而出,那日没白尽的头发,已经全白了。“你们是……”老康显然是不认识他们的。“老康叔,我叫朱明泽,你大概听过我的名字,父亲回去后,不到半月就去世了,他得了癌症,他告诉我,这里还有山,还有树,让我来帮您。”明泽的眼圈红了,转过头,看着山,又是那么坚定。
⑱“老康叔,我叫陈遗志,当年父亲为了救火牺牲的时候,我还没出生,母亲给我起名遗志,告诉我长大后,帮父亲看着这山。”遗志也看着这山,他的父亲就埋在这里。
⑲老康看着两个青年,笑着哭了……
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①三人在魏大叔的带领下守护山林。
②在一场山林火灾中,陈遗志的父亲殉职。


⑭和⑲段中两次写到老康“哭了”,请阐释其不同的原因:
第一次是
第二次是
结合语境,赏析文章第⑮段中的画线句。
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象山杨一样沉稳。
第⑯段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文章⑰-⑲段耐人寻味,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下题。
人体细胞没有“七年之痒”
①现在“七年之痒”已成为感情变化的专用描述,也成为许多人失恋疗伤金句。他们这样解释七年之痒的理论:人体细胞新陈代谢,每三个月会替换一次,随着旧细胞的死去,新细胞则诞生。由于不同细胞代谢时间和间隔的不同,将一身细胞全部换掉,需要七年。也就
是说,在生理上,我们每七年就是另外一个人。
②细胞真的也有“七年之痒”吗?我们的感情变化与细胞的新陈代谢有关吗?
③人体一共有40万亿—60万亿个细胞,我们需要通过细胞的新陈代谢活动提供能量,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有细胞衰亡,也不断有新的细胞出现。从细胞结构和功能方面来说,新细胞与衰亡的细胞是一样的,因此并不会对人体有大的影响。因此,细胞的正常代谢,不会让你变成一个不同的人。
④细胞代谢的确有一个周期,但不是所有细胞都按照同一个周期来更新。比如,皮肤上皮细胞的更新周期为28天,味蕾上的味觉细胞10天到2周更新一次,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更新是6天,肠黏膜细胞更新周期只需3天……还有些更换周期很长的细胞,比如心肌细胞,瑞典科学家2009年证明心肌细胞以每年1%的比率更新,年龄越大更新越少。有的大脑细胞是从不更新的,比如中枢神经细胞,自人出生之日就已设定好,无法增加也无法更新,年纪大后中枢神经细胞还会减少。中枢神经细胞的不变,也正是我们的记忆能长久不变的原因。
这只是部分细胞的新陈代谢周期,而且多为估算值,没那么精确。因为人体的细胞种类太多,每种种类的细胞数量也很大,情况复杂,比如,同一器官不同位置的细胞寿命不同,各人健康状况不同,细胞更新速度也会不同。
⑥因此,“细胞每三个月替换一次”的说法也是不正确的,全身细胞七年一换的理论,是没有证据可以支持的。
⑦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物是人非”感受的,并非细胞的新陈代谢,而是大脑中神经细胞的突触连接——突触连接的数目和连接强度决定了我们的感官思维记忆,也决定了我们对新信息的接收、保存能力。大脑里有10的11次方个神经细胞,它们之间彼此通讯,形成100万亿个突触。神经细胞相互作用形成神经细胞集群,这些集群则构成大脑的不同区域,控制人的行为。虽然神经细胞无法或很难再生,但突触之间的连接能力是可以改变的。如果你觉得你比几年前有了思维、记忆方面的变化,那是与你的日常用脑习惯有关。
⑧“七年之痒”,也与多巴胺的分泌有关。多巴胺是下丘脑和脑垂体中的一种关键神经递质,能直接影响人的情绪。爱情能催生多巴胺的分泌,让人感到愉悦,并认为是对方带来的幸福感。但它并不能一直维持,当大脑感到疲累时,多巴胺分泌减少或消失,人们就会从爱情的美梦中醒过来,进而否定感情,寻找新的“刺激”。
⑨“七年之痒”,与基因还有关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美国西北大学的合作研究显示,基因通过影响个人对情感氛围的敏感度,影响个人的婚姻满意。
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段落
内容概括
说明顺序

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5)
(1分)
②-⑥
(1)

⑦-⑨
“七年之痒”相关原因
(2)
(3)
(4)

第④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作用?
品析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回答问题。
这只是部分细胞的新陈代谢周期,而且多为估算值,没那么精确。加点的词能否替换为“都”?为什么?

阅读阅读《那树》节选,回答下题。
①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认识那棵树的人都说,有一年,台风连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棵树屹立不动,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这真令人难以置信。据说,当这一带还没有建造新公寓之前,陆上台风紧急警报声中,总有人到树干上旋涡形的洞里插一炷香呢。
②那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几丈以外的泥土下,还看出有树根的伏脉。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阴,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
③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稚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
④于是情侣止步,夜晚,树下有更黑的黑暗;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
⑤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柏油路、高压线、公寓楼房……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
⑥不久,计程车像饥蝗拥来。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公共汽车站搬了,水果摊搬了,幼稚园也搬了。只有那树屹立不动,连一片叶也不落下。那一蓬蓬叶子照旧绿,绿得很。
⑦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
⑧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以 六十英里的速度,对准树干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
⑨尸体的肢解和搬运连夜完成。早晨,行人只见地上有碎叶,叶上每一平方厘米仍绿着。缓缓的,清道妇一路挥帚出现,扫到树根,她们围着年轮站定。一个说,昨天早晨,她扫过这条街,树仍在,住在树干里的蚂蚁大搬家,由树根到马路对面,流成一条细细的黑河。她用作证的语气说,她从没有见过那么多蚂蚁,那一定是一个蚂蚁国。她甚至说,有几个蚂蚁像苍蝇一般大。她一面说,一面用扫帚划出大移民的路线,汽车的轮胎几次将队伍切成数段,但秩序毫不紊乱。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于是弱小而坚忍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每一个黑斗士在离巢后,先在树干上绕行一周,表示了依依不舍。这是那个乡下来的清道妇说的。这就是落幕了,它们来参加树的葬礼。
⑩两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时间仍然是在夜间,这一夜无星无月,黑得像一块仙草冰。他们带利斧和美制的十字镐来,带工作灯来,人造的强光把举镐挥斧的影子投射在路面上、在公寓二楼的窗帘上,跳跃奔腾如巨无霸。……不过这一切都过去了。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从选文①-④段看,“那树”为人类作了哪些贡献?
选文第⑤段中“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一句表现了“那树”怎样的品质?
选文对伐木工人挖走树根的描写耐人寻味,请赏析第⑩段中的划线句。
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主要以第三人称进行叙述,但有几处是引用他人的话,这些引用的传说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深化主题的作用。
B.第⑧段中“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一语渲染了树被伐倒之时庄严、悲壮的气氛。
C.选文以议论结尾,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人类文明的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D.选文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那树”真实的性灵,给人以沉重的悲剧感。

阅读下面选文。
八岁,一个人去旅行(节选)
吴念真
她一直看着我,凹瘪的嘴一直不停地嚼着什么,让我有点不自在,也有点害怕起来。于是,我只好转身跪到椅子上,面对车窗假装看风景。可是火车一下子开进了三貂岭和牡丹之间那段超长的隧道,风景不见了,窗户上又反射出那个老婆婆的身影。也许是因为车厢里白白冷冷的灯光,让她的脸显得有点吓人。在轰隆的车声中,我忽然听见她出声说:“囝仔!”
我回过头去,看见她正向我招手。
刹那间,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老婆婆好像察觉我的犹豫,伸手从空空的菜篓子底捡了两三个小小的、有点熟过了的芭乐说:“来,这些给你吃!”
我只好慢慢走过去,低着头,慢慢地接过芭乐。
不过,就在那一瞬间,我却再也不怕了,因为她身上有着跟祖母一样的味道,那是擦在头发上的苦茶油的幽香。
她把我拉到她身旁坐下,一边说:“这没人要的,你吃。”
一直到我咬下第一口芭乐之后,她才问我:“你一个人要去哪?”
我说宜兰。她似乎一点也不惊奇,笑着说:“这样啊,阿嬷就有伴了!阿嬷要到罗东,你下车的时候刚好可以叫我一声。”然后,她似乎很放心似的,把手上吃剩的半个芭乐放进口袋里,又交代我一声:“要记得叫阿嬷哦!”随即便轻轻地、舒服地靠向椅子,闭起眼睛睡了。
那天,我跪在座椅上,一口一口慢慢嚼着芭乐,一个人同时拥有好几扇毫无阻挡的车窗,满足而感动地重温那样的经验,要多久就多久,没有人会叫我下来坐好。阳光很热、很强,而且刺眼,但我一直面对车窗,拼命装载眼前的风景,开心得真想唱歌。
不知过了多久,忽然,我感觉好像有人慢慢靠近我,最后甚至整个人都重重地倒在我跪着的腿上。低头一看,是老婆婆!她歪倒在椅子上,头靠着我的腿,而全身却正滑向地面。我想拉住她的手臂,想把她往椅子上拖,可是拖不上来。她灰白头发下的脸青白青白的,像夏天晚上常闯进屋子里的一种大蛾,连嘴唇也一样。
我忽然想到:她会不会死掉了?因为她的脸几乎是冰的。我想叫她,可是,却不知道怎么称呼她,就在这时,我已经听见自己的声音叫着:阿嬷!阿嬷!
阿嬷没有反应。我用力摇晃她,她还是一动不动。我急得想哭,忽然又想到村子里矿坑出事的时候,总会有人喊:“救人啊!救人啊!”然后全村人立刻像被水浇到的蚂蚁群一样冲过来的情形。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有些胆怯地喊道:“救人!救人啊!”
这一叫,管用了。一堆人全过来了,问:“怎样啦?怎样啦?”
我说:“阿嬷好像死掉了!”
众人一阵大乱,我被挤到一旁去,听到人们七嘴八舌地说:“在流冷汗呢,可能中暑了!没见过她,谁认识啊?这么老了,还带孙子出来做生意!”我真想跟他们说:“我不是,我不是她的孙子!”可是一点机会也没有。
有人在帮阿嬷抓痧,用力捏着她的肩膀和背脊。她始终闭着眼睛,被人翻来翻去,像布袋戏偶一样……我忍不住哭了出来,只是背过身去,不敢出声。
人声依然嘈杂,有人问:“喂,谁有万金油或是白花油?”
我毫不迟疑地说:“我有!”立刻从口袋里掏出万金油,递给从人群里伸出来的一只手。
这时,有一个女人发现我在流泪,说:“不要哭,不要哭,阿嬷没事,傻囝仔!”她拉我到阿嬷面前。阿嬷的眼睛睁开了,有人正用我的万金油在帮她擦额头和太阳穴。那女人跟她说:“阿婆,还好你带孙子出来,不然,你昏死到苏澳还没人知道!孙子这么聪明、孝顺,你很有福气呢!”
我又急着想跟他们说:“我不是她的孙子……”但还是没有机会,因为我看到阿嬷笑着频频点头,眼泪却从她眼角流了下来。
“要照顾好阿嬷哦!回去跟你爸爸妈妈说,阿嬷这么老了,不要让她挑太重的东西、跑太远的路,记得哦!”人们叮咛着,我和阿嬷一样,流着泪,频频点头,静静地看着他们慢慢散去。
在火车规律的摇摆和轰隆声中,海看不见了。 宜兰要到了。我知道,下一站就是。
阿嬷没说话,一只手里捏着什么,另一只手把我的手拉过去。
我感觉到她塞给我好几个铜板。
“我不要,我妈妈说不能乱拿别人给的钱!”
“你真傻呢,妈妈问你,你就说是阿嬷给你的,阿嬷不是别人啊!”
后来,我拿了阿嬷的钱,始终捏在手里,一直到下车。然后,我站在月台上,看着火车关上了门,离去。最后一眼看见的阿嬷是笑着的。
当我走出火车站,一边向附近的姨婆家走去,一边把手上的铜板放进口袋的时候,才发现,我忘了把爸爸给我的万金油拿回来了!当姨婆惊讶地看到我一个人出现在她家门口,大呼小叫地骂起爸爸的时候,我却还在想那半盒万金油的事。
想,它现在会在哪里呢?
回程的火车上虽然没有万金油,但我还是没打瞌睡。
最后,当我拿着雨伞和姨婆送的五斤青蒜回到已经昏暗的村子,远远地看到在路口不知道已经等候多久的祖母的身影时,忽然发现,她的脸怎么变成了火车上那个阿嬷的脸?
怎么会?
我急忙地跑向她,并且大声地叫着:“阿嬷!阿嬷!……”
注释:(1)阿嬷(mó):对年老妇女的称呼。(2)囝(jiǎn)仔:指小孩或孩子。
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个情节?
文中众人抢救阿嬷,提到“在流冷汗呢,可能中暑了!”从文中找出表明众人判断正确的语句。
“因为我看到阿嬷笑着频频点头,眼泪却从她眼角流了下来。”请用几个词语概括阿嬷此时复杂的心理。
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全村人立刻像被水浇到的蚂蚁群一样冲过来。
作者在文章最后写道: “她(祖母)的脸怎么变成了火车上那个阿嬷的脸”,为什么写这样的场景?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有一个星期天,她到极乐公园去走走,舒散一星期来的疲劳。这时候,她忽然看见一个妇人领着一个孩子在散步。原来就是佛来思节夫人,她依旧年轻,依旧美丽动人。
路瓦栽夫人无限感慨。她要上前去跟佛来思节夫人说话吗?当然,一定得去。而且现在她把债都还清,她可以完全告诉她了。为什么不呢?
她走上前去。
“你好,珍妮。”
那一个竟一点也不认识她了。一个平民妇人这样亲昵地叫她,她非常惊讶,她磕磕巴巴地说:
“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
“没有错。我是玛蒂尔德·路瓦栽。”
她的朋友叫了一声:
“啊!……我可怜的玛蒂尔德,你怎么变成这样了!……”
“是的,多年不见面了,这些年来我忍受着许多苦楚,……而且都是因为你!……”
“因为我?……这是怎么讲的?”
“你一定记得你借给我的那挂项链吧,我戴了去参加教育部夜会的那挂。”
“记得。怎么样呢?”
“怎么样?我把它丢了。”
“哪儿的话!你已经还给我了。”
“我还给你的是另一挂,跟你那挂完全相同。你瞧,我们花了十年工夫,才付清它的代价。你知道,对于我们这样什么也没有的人,这可不是容易的啊!……不过事情到底了结了,我倒很高兴了。”
佛来思节夫人停下脚步,说:
“你是说你买了一挂钻石项链赔我吗?”
“对呀。你当时没有看出来?简直是一模一样的啊。”
于是她带着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了。
佛来思节夫人感动极了,抓住她的双手,说:
“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作者为什么要写“她依旧年轻,依旧美丽动人”?
文中“而且都是因为你!……”表现了路瓦栽夫人怎样的心情?此处删节号有什么作用?
“于是她带着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了”一句中,“天真”的含义是
路瓦载夫人为什么要上去和佛来思节夫人讲话?试分析人物的这一行为。
小说结尾才道出项链是赝品,这样写的作用是()

A.深化了主题,既嘲讽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理,又对玛蒂尔德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B.充分证明了一件偶然的小事使玛蒂尔德吃尽了苦头。
C.揭露了佛来思节夫人一伙资产阶级的虚伪,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统治的罪恶。
D.掀起波澜,揭露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种种丑恶的行径以及他们的虚伪,教育人们要谨防上当。

结合全文思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表现玛蒂尔德虚荣心的一句是()

A.但是有时候,她丈夫办公去了,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
B.这是件朴素的家常衣服,这件衣服的寒伧味儿跟舞会上衣服的豪华气派很不相称。她感到这一点,为了避免那些穿着珍贵皮衣的女人看见,想赶快逃走。
C.她想了几秒钟,合计出一个数目,考虑到这个数目可以提出来,不会招致这个俭省的书记立刻的拒绝和惊骇的叫声。
D.她不像她丈夫预料的那样高兴,她懊恼地把请柬丢在桌上,咕哝着:“你叫我拿着这东西怎么办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