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很多中药村生长习性独特,有的喜阴,有的喜光,有的喜湿,有的耐寒,有的耐旱,有的耐盐碱……。甘肃省地理位置独特,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素有“天然药库”、“千年药乡”之称。近年来,依托中药材,甘肃省制药、药膳食品、日化用品等工业蓬勃发展。
(1)简述甘肃省地理位置的特点。
(2)分析甘肃省种植中药材的区位优势。
(3)说明依托中药材发展工业对甘肃省的积极影响。
阅读下列的图和材料,回答问题。(2O分)
材料1:北京时间2005年l月6日我国第13亿个小公民于6日零时2分诞生于北京妇产医院,运用经济、教育、法律、行政等手段综合治理人口问题,使中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出生率从197。年的33.43%。下降到2003年的12.41%。,自然增长率从25.83%。下降到6.01编。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二十世纪末把中国人口控制在13亿以内的目标推迟四年到来。
材料2:2004年7月10日在武汉纪念“世界人口日”专家座谈会上,专家们认为我国人口发展正在快速步入“后人口转变时期”,在上海、大连等大都市出现了“未富先老”现象,在中西部小城镇和农村出现‘’留守小孩”“留守家庭”等现象,一方面,庞大的人口压力和传统工业调整涌现出大量再就业人口,另一方面,“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却在闹“民工荒”。
材料3:上海市连续10年来人口呈负增长,2004年调整了部分计划生育政策,有计划地安排部分夫妻生育第二胎,且取消了两胎的生育间隔,同时对终生不愿生育的夫妻不再奖励。
(l)从中国人口金字塔中看出,我国人口增长有三个明显的低谷,其中B低谷出现的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A低谷出现的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中提及到“后人口转变时期”和我国“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这里的“后人口转变时期”是指___________(人口增长模式),其特点是。“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留守小孩”“留守家庭”的出现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分)
(4)“未富先老”说明了什么?这种现象会带来哪些问题?(6分)
(5)上海市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负增长 |
B.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失调 |
C.老龄人日增长快,社会福利压力大 |
D.社会经济发达,劳动力相对不足 |
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本地区“人口增长与地理环境的演变”开展了大量实地调查工作。研究发现:一个地区土地资源的开发首先是在平原、河川地区,一般来讲,只有当人口增长到某一临界值,平原土地资源不足时,才开始向坡地、丘陵、山区发展。下列是他们调查的一些资料数据。分析这些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表1六百余年来本地区人口与耕地的发展状况
时间(年) |
人口(104人) |
耕地(104hm2) |
人均耕地(hm2/人) |
1368 |
6.693 |
4.151 |
0.62 |
1403 |
6.661 |
4.245 |
0.637 |
1465 |
9.497 |
4.245 |
0.447 |
1736 |
21.599 |
7.481 |
0.346 |
1875 |
32.724 |
17.25 |
0.527 |
1911 |
29.157 |
18.466 |
0.633 |
1983 |
49.86 |
20.36 |
0.408 |
1996 |
54.63 |
22.07 |
0.404 |
表2本地区现有耕地分类状况(104hm2)
水田 |
水浇地 |
沟川地 |
平坡地 |
缓坡地 |
陡坡地 |
急坡地 |
其他 |
合计 |
|
河川阶地 |
0.01 |
0.1 |
1.12 |
0.22 |
0.28 |
0.01 |
一 |
0.37 |
2.11 |
丘陵沟壑 |
一 |
0.01 |
0.63 |
2.4 |
6.06 |
1.93 |
0.29 |
0.45 |
11.77 |
土石山区 |
一 |
一 |
0.41 |
1.21 |
2.9 |
2.26 |
1.27 |
0.14 |
8.19 |
小计 |
0.01 |
0.11 |
2.16 |
3.83 |
9.24 |
4.2 |
1.56 |
0.96 |
22.07 |
(1)该地区人口与耕地的发展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地貌类型来看,该地区主要是________;从耕地类型来看,该地区较为平缓的耕地(包括水田、水浇地、沟川地、平坡地、缓坡地)约占整个耕地比重的____%。
(3)从土地开发的时间来看,该地区开始开垦丘陵陡坡地的时间约为()
A.1465一1736年 | B.1736一1575年 |
C.1875一1911年 | D.1911一1983年 |
(4)指出该地区人地关系存在的严重问题,并为改变这种局面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和措施。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人口大国。2005年1月6日我国第13亿个公民在北京出生。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报告《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主张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
某地区未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表l)
耕地(公顷) |
森林面积(公项) |
淡水(立方米) |
0.1 |
0.1 |
2000 |
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表2)
人口(万) |
面积(平方千米) |
耕地(公项) |
森林面积(公顷) |
年径流总量(有效)(立方米) |
8200 |
16万 |
920万 |
800万 |
2200亿 |
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的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公顷。结合表1、表2及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l)目前该地区人口容量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未来20年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解决问题的途径是什么?
(2)有人说:我国是人口大国,必然是人才强国,也必然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选择下列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空格内。
A.破坏生态平衡 | B.土地退化 |
C.人均耕地减少 | D.植被破坏 |
E.农业单产不稳不高 F.毁林开荒
G.自然灾害频繁H.燃料需求增加
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
简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并简要分析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