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在时人的日记中多有记录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粤西)遍地皆盗……盖承平久,孳息繁衍……地不能增而人加众,至二、三十倍,故相率为盗以谋食……取才之涂(途)太隘。逆匪杨秀清、韦昌晖(辉)、石达开之才皆非今翰詹(注:翰林和詹事两种官职的合称)及方面大臣所及也,特无其虚仪及媚骨尔。
——汪士铎《乙丙日记》(1853—1856)(注:汪士铎曾经担任过曾国藩的幕僚)
材料二 (庚子年六月初五日)惟目前巨衅起于民教互仇,拳洋交哄,此次决战,宜提开俄日本两国,而专与行教之各国为仇敌,乃于事理为协也……二百六十年,全盛之世,(中俄两国)且未尝失和……此应分别办理一也。日本与俄从无一教士教民在我内地煸惑生事,不宜无故开衅,师出无名,二也。然此特以情理论之也。若以地势论之,尤不宜轻开边衅。俄重兵屯扎在阿穆尔东海滨两省、旅大两口不少,日本……地近而逼,调陆军视各国为易……未可不分皂白,而概屏之为鲸鲤魑魅,而我自措足于孤立无援之地。此兵家形势所忌,宗社存亡之机,尤当审慎,不宜付诸孤注一掷,自有土崩瓦解之局,三也。
——《袁京卿日记传抄本》(注:袁京卿即袁昶,时任总理衙门大臣)
材料三 (1931年9月20日)闻沈阳、长春、营口被倭寇强占后,心神哀痛,如丧考妣。苟为我祖我宗之子孙,则不收回东省,永无人格矣!小子勉之!内乱平定不遑,故对外交太不注意。卧薪尝胆,教养生聚,忍辱负重,是我今日之事也。
(1937年9月2日)战略应尽其全力贯注一点,使乱进退维谷,以达我持久抗战之目的。
——《蒋介石日记》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态度,说明你的判断依据。作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因素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目前巨衅”指哪一历史事件?作者认为“宜提开俄日本两国”的理由有哪些?
(3)材料三反映蒋介石对日策略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印是友好邻邦,两国人民有着悠久的友好交往历史。建交以来,中印友好合
作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中印关系取得显著进展。2005年4月我访问贵国
期间,与阁下共同签署《中印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确定2006年为“中印友好年”。中印关系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
—2006年1月1日温家宝总理致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的贺电
材料二
请回答:
(1)古代中印交往的通道有哪些?开始形成了什么时期?印度文化传入中国,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2)阅读图一、图二,结合相关史实,分析19世纪中期在中国和印度几乎同时发生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背景与原因。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有哪些主要不同之处?
(3)阅读图三图四,分析20世纪初发生在中国和印度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又出现了什么新的共同特点?
(4)从中印两国的历史发展和交往中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和东亚、东南亚经济都经历了高速发展时期。以联邦德国和新加坡为例,分析导致这两个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概括韩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指出西欧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世界历史的演变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战国时期社会的发展为秦的统一提供了哪些条件?指出秦朝巩固统一的创新之举。
阅读下列材料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者同赏,匿奸者与降敌者同罚……有军功者,务以卒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摘自《史记·商鞅列传》
请回答:
(1)指导出材料中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基本内容。
(2)根据材料,指出商鞅提出的重要经济思想及其根本着眼点,并对这一思想加以简要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摘自《论语》
材料二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摘自《论语》
材料三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
——摘自《孟子》
请回答:
(1)分别归纳三则材料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共同之处。
(2)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评述上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