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 B.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
C.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
《十二铜表法》规定,借贷的固定年息最高为8.33%,给予无力还债的债务人以30天的“宽限时间”,监禁时不能使其挨饿以及在“市集”期间,可将债务人带至广场,允许别人赎取。这些规定最能体现其( )
A.有习惯法痕迹 | B.维护贵族利益 |
C.保护私有财产 | D.保护平民利益 |
“……每九天举行一次至少要求6000位公民参加的雅典公民大会,期间,雅典警卫在街道上巡逻,并用沾了红色粉末的绳子将公民们从市镇广场的最北端护送到集会场所,一旦在集会场所外发现某个公民沾有红色印记,该公民就会受到惩罚。”上述现象从侧面反映了( )
A.高频政治活动导致公民逃离 | B.雅典民主法治的公正与客观 |
C.雅典民主政治衰落的必然性 | D.雅典公民必须履行参政义务 |
古希腊喜剧《骑士》中,一位将军试图劝服一个卖香肠的人去夺取民主派领袖的职位时说:“要做政客,惟一的麻烦就在于你什么都知道。适于做人民领袖的不是那些有学问的人,或诚实的人,而是那些无知而卑微的人。你可千万别错过这个绝好的机会。”这段话( )
A.道出了民主政治的真谛 |
B.表达了对民主制度的不满 |
C.体现了古希腊的平等思想 |
D.成为雅典政客的最好描述 |
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
B.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
D.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
钱穆《国史大纲》中指出:“国家并未正式予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非‘大臣’。故虽如张居正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这表明()
①内阁没有法定决策权②阁臣地位常受到挑战
③阁臣一直没有得到尊崇④内阁对六部有监督权
A.①②③ | B.①③ | C.①②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