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A.《沁园春·长沙》一词的意象美突出表现在景物的选取上,作者视野开阔,选取的景物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
B.“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竞”,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
C.词的上阕“看”字,总领全词,上阙色彩绚丽的“湘江秋色图”和下阙风华正茂的“少年学子图”,都由“看”引领而出。
D.全词中心意象应该是“独立寒秋”的“我”,其他意象则是在这一中心意象的“辐射”下形成的。在这里,胸怀博大的看风景人也便成了“风景”。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一词多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
(元)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里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注释】芰:菱角。飐:因风而颤动、飘扬。
这首元曲的前五句描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元曲的景物描写很有层次,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从题材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首诗,与其他同类作品相比,我们看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襟怀,那是一种的心态。
后人评价王昌龄的这首诗“道是无情却有情”,你同意吗?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作:纵使。
请结合“杨柳”“飞絮”两个意象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情感。

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古代写愁的名句很多,请写出用相同修辞手法写“愁”的诗句。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九日和韩魏公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4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二月二日出郊(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注:①雨脚:即雨线之意。
请赏析颔联“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诗中写到“谁似田家知此乐”,结合全诗看所乐的内容是什么?请具体回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