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文段,完成下列问题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将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其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向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注]报闻:上书言事,上不采纳。
对下面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不逊必上侮:轻慢 B.陛下爱厚之即:如果
C.臣闻客有主人者过:路过 D.在人之右:上位,尊贵的地位

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曲突徙薪恩泽            ②人徐生上书
则国裂土出爵之费          焦头烂额上客

A.两个“亡”字相同,两个“为”字也相同 B.两个“亡”字不同,两个“为”字也不同
C.两个“亡”字相同,两个“为”字不同 D.两个“亡”字不同,两个“为”字相同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霍氏奢侈 B.宜以时抑制 C.往事既已 D.后以为

“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把烟囱改造成拐弯的,到远处去搬柴禾,否则恐怕会发生火灾
B.把烟囱改造成拐弯的,把柴禾搬到远处去,否则将会发生火灾
C.再另外造个拐弯的烟囱,把柴火搬到远处去,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
D.再另外造一个拐弯的烟囱,到远处去搬柴禾,不然的话,恐怕会发生火灾

文中“徙薪曲突之策”指的是(    )

A.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
B.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其积薪
C.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无逆乱诛灭之败
D.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

对上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福从霍氏奢侈,必行逆道,料到其必然自取灭亡,但又不希望见到霍氏败亡,就多次上书,希望皇上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B.皇上不采纳徐福的意见,后来霍氏果然被诛灭。霍氏亡后,徐福并未得到嘉奖,等到有人上书后,他才得到了皇上的一点奖赏。
C.曲突徙薪的故事讲了有一个主人不听到访客人的意见,没有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终至发生了火灾,后来论功宴请,却只请为救火而焦头烂额的人,没请提宝贵意见的人。
D.有人向皇上建言,应该奖赏徐福,尊重有先见之明的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注释】篑(kuì),土筐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A.孟子认为领略过大海的人很难再对其他水产生兴趣,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也难以被别的观点左右。
B.孟子提醒为学之人,要学习大海的波澜壮阔;不能事无大小,巨细无遗,像日月之光那样连细小的缝隙都要照到。
C.孟子以流水“不盈科不行”为喻,说明为学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只有学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准和境界。
D.孔子用堆土成山的比喻告诉我们,无论道德、学问或事业追求上,是进是止,关键都在自己,而不在别人或环境。

(2)请指出上述两个语段蕴含的有关学习的道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注释】①痀偻:驼背。②蜩:蝉。③厥:竖。④株拘:树根盘错处
翻译句子。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庄子借“痀偻承蜩”的故事,来说明养生的什么基本方法?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涉及的人物是孔子,子路,长沮,桀溺,仲由等五人.
B.本文中长沮,桀溺为一介农夫,自然胸无大志.
C.子路先与长沮对话,又与桀溺对话,最后是与孔子对话.
D.孔子与长沮对话,而后又与子路对话;子路与桀溺对话.

下列句中各句的"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长沮,桀溺耦而耕 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C.耰而不辍 D.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对文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社会纷乱,天下都是这样,你们跟谁去变革它呢
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况且你与其跟随孔子那样躲辟正常人群的人,哪比得上跟随我们这些避世隐居的人呢
C.鸟兽不可与同群.
我不能避世隐居,与鸟兽相伴.
D.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天下若是太平了,我也就不跟人们在一起从事改革了.
文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政治态度 (2分)

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皇甫规,字威明,安定朝那人也。祖父棱,度辽将军。父旗,扶风都尉。
永和六年,西羌大寇三辅,围安定,征西将军马贤将诸郡兵击之,不能克。规虽在布衣,见贤不恤军事,审其必败,乃上书言状。寻而贤果为羌所没。郡将知规有兵略,乃命为功曹,使率甲士八百,与羌交战,斩首数级,贼遂退却。举规上计掾。
其年冬,征还拜议郎。论功当封。而中常侍徐璜、左悺欲从求货,数遣宾客就问功状,规终不答。璜等愤怒,陷以前事,下之于吏。官属欲赋敛请谢,规誓而不听,遂以余寇不绝,坐系廷尉,论输左校。诸公及太学生张凤等三百余人诣阙讼之。会赦,归家。
征拜度辽将军,至营数月,上书荐中郎将张奂以自代。曰:“臣闻人无常俗,而政有治乱;兵无强弱,而将有能否。伏见中郎将张奂,才略兼优,宜正元帅,以从众望。若犹谓愚臣宜充军事者,愿乞冗官,以为奂副。”朝廷从之,以奂代为度辽将军,规为使匈奴中郎将。及奂迁大司农,规复代为度辽将军。
规为人多意算,自以连在大位,欲退身避第,数上病,不见听。会友人上郡大守王旻丧还,规缟素越界,到下亭迎之。因令客密告并州刺史胡芳,言规擅远军营,公违禁宪,当急举奏。芳曰:“威明欲避第仕途,故激发我耳。吾当为朝廷爱才,何能申此子计邪!”遂无所问。及党事大起,天下名贤多见染逮。规自以西州豪杰,耻不得与。乃先自上曰:“臣前荐故大司农张奂,是附党也,又臣昔论输左校时,太学生张凤等上书讼臣,是为党人所附也。臣宜坐之。”朝廷知而不问,时人以为规贤。 (节选自《后汉书·皇甫张段列传》)
[注]①左校:汉代劳工营的名称。②与:这里指被牵连。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会赦,归家会:适逢
B.欲退身避第,数上病,不见听数:屡次
C.永和六年,西羌大寇三辅,围安定寇:贼寇
D.坐系廷尉,论输左校论:判决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皇甫规荐贤让贤的一组是( )(2分)
①见贤不恤军事,审其必败
②上书荐中郎将张奂以自代
③伏见中郎将张奂,才略兼优
④愿乞冗官,以为奂副
⑤规缟素越界,到下亭迎之
⑥因令客密告并州刺史胡芳,言规擅远军营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把文中加点字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克:
举:
就:
系:
诣:
听:
及:
坐: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而贤果为羌所没。
译文:
(2)天下名贤多见染逮。
译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人也,徙平陵。少学《易》,为郡卒史,举贤良,以对策高第,为茂陵令。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后迁河南太守,禁止奸邪,豪强畏服。会丞相车千秋死,先是千秋子为洛阳武库令,自见失父,而相治郡严,恐久获罪,乃自免去。相使掾追呼之,遂不肯还。相独恨曰:“大将军闻此令去官,必以为我用丞相死不能遇其子。使当世贵人非我,殆矣!”武库令西至长安,大将军霍光果以责过相曰:“幼主新立,以为函谷京师之固,武库精兵所聚,故以丞相弟为关都尉,子为武库令。今河南太守不深惟国家大策,苟见丞相不在而斥逐其子,何浅薄也!”后人有告相贼杀不辜,事下有司。河南卒戍中都官者二三千人,遮大将军,自言愿复留作一年以赎太守罪。河南老弱万余人守关欲入上书,关吏以闻。大将军用武库令事,遂下相廷尉狱。久系逾冬,会赦出。复有诏守茂陵令,迁扬州刺史。考案郡国守相,多所贬退。相与丙吉相善,时吉为光禄大夫,与相书曰:“朝廷已深知弱翁治行,方且大用矣。愿少慎事自重,臧器于身。”相心善其言,为霁威严。居部二岁,征为谏大夫,复为河南太守。
(《汉书·魏相丙吉传》)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收捕,案致其罪案:核实
B 恐久获罪,乃自免去恐:惊恐
C 使当世贵人非我,殆矣非:责怪
D 相心善其言善:认为是好的,对的。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丞不以时谒以勇气闻于诸侯
B苟见丞相不在而斥逐其子,何浅薄也何以汝为复见
C恐久获罪,乃自免去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朝廷已深知弱翁治行,方且大用矣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
下列各项表现魏相为官处理政事细心、严厉的是(   )
①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②后迁河南太守,禁止奸邪,豪强畏服③大将军闻此令去官,必以为我用丞相死不能遇其子④自见失父,而相治郡严,恐久获罪乃自免去⑤后人有告相贼杀不辜,事下有司
A①②③ B ②③⑤C ①②④ D②④⑤
以下各项对原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相年青时研习《易经》,有才学,在郡中担任小吏,被举荐为贤良;后担任茂陵县令,治政严明,社会一片安定
B在魏相第一次担任河南太守期间,丞相车千秋去世,其儿子正担任武库县令,因魏相要给他治罪而擅自离职跑了。
C有人诬告河南太守魏相残杀无辜,当地许多吏卒百姓为之伸冤;而大将军霍光却因武库令事,给魏相治罪下狱。
D魏相再次担任茂陵令时,有贬谪之意,情绪低落;好友丙吉劝导他谨慎行事,终会得到朝廷的重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