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小题。
文学徐君家传
【清】魏禧
徐君讳谦尊,字玄初,吴县附学生。君天资英敏,读书观大略,慕古侠烈之士,好施与,矜然诺。里有争,必造门征曲直,君一言折之。家既落,君委曲以奉甘旨,故乡望公得与二三故旧歌啸山水间二十余年。一切徭役皆身经理之,不以兄弟。君之伯性刚卞,君事之弥谨。季读书,君不贫故竭力佽助。
明末赋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于是广义田以资通区,置役田给诸甲,至今犹食其利焉。崇祯末,旱蝗相仍,民殣道路,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又劝助有力之家,活甚众。妻兄弟有老而独者养之二十年,没葬而岁祀之。君友黄某父子死非所,遗二寡妇一女,君悉心护之,以其女君从子,故黄氏终身不知有孤寡之苦,黄之姻某喜豪举,忽罹大祸,君营救之为破家。其教子以亲贤友善为第一务。鼎革初,州郡望人义士多辟地邓尉山、太湖中,君为谋舍馆资饮饩不倦,不复以利害嫌疑介意。而乙酉丙戌间,群盗大起。君以身保障一方,每闻盗则挺身出,里中壮士为守御,贼大恨,卒杀公。乡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恃矣。”
或曰:君古游侠之流也。魏禧曰:游侠士以好义乱国,君以好义庇民,此其不同也。 世之盛也,上洁己砺治以利其下,下尽职以供其上,上下相安,盗贼不作。其衰也,大吏贪纵武威以督其下,小吏朘削百姓,自奉以奉上,细民无所依倚。当是时,千家之乡,百室之聚,苟有巨室魁士,好义轻财利,能缓急一方者,则穷民饥寒有所资,大兵大寇有所恃,不肯失身遽为盗贼。又或畏威怀德,不敢为非,不忍负其人。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若徐君者,庶几于是者与?嗟乎,是非独为徐氏言之也。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节)
【注】①附学生:明清科举生员名称之一。②乡望公:对徐谦尊父亲的尊称。③鼎革:指改朝换代。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以兄弟科:分摊
B.活甚众全:全部
C.以其女君从子字:许嫁
D.里中壮士为守御纠:聚集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君不贫故竭力佽助犹不能不之兴怀
B.民殣道路河内凶,则移其民河东
C.上下相安,盗贼不作秦以城求璧赵不许,曲在赵
D.庶几于是者与尔无忘乃父之志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徐谦尊侠义之风的一组是(  )
①君天姿英敏,读书观大略                   ②好施与,矜然诺
③广义田以资通区                           ④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
⑤君为谋舍馆资饮饩不倦                 ⑥每闻盗则挺身出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②⑤⑥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
                                                                            
(2)乡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恃矣。”
                                                                           
(3)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薛憕传
薛憕字景猷,河东汾阴人也。曾祖弘敞,值赫连之乱,率宗人避地襄阳。
憕早丧父,家贫,躬耕以养祖母,有暇则览文籍。时人未之奇也。江表取人,多以世族。憕既羇旅,不被擢用。然才使气,未尝世禄之门。左中郎将京兆韦潜度谓憕曰 :“君门地非下,身材不劣,何不数参吏部?”憕曰:“‘世冑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古人以为叹息。窃所未能也。”潜度告人曰:“此年少极慷慨,但不遭时耳。”
孝昌中,杖策还洛阳。先是,憕从祖真度与族祖安都拥徐、兖归魏,其子怀隽见憕,甚相亲善。属尔朱荣废立,遂还河东,止怀隽家。不交人物,终日读书,手自抄略,将二百卷。唯郡守元袭,时相要屈,与之抗礼。怀隽每曰:“汝还乡里,不营产业,不肯取妻,岂复欲南乎?”憕亦恬然自处,不改其旧。普泰中,拜给事中,加伏波将军。
及齐神武起兵,憕乃东游陈、梁间,谓族人孝通曰:“高欢阻兵上,丧乱方始。关中形胜之地,必有霸王居之。”与孝通俱游长安。侯莫陈悦闻之,召行台郎中,除镇远将军、步兵校尉。及悦害贺拔岳,军人咸相庆慰。憕独谓所亲曰:“悦才略本寡,辄害良将,败亡之事,其则不远。吾属今即为人所虏,何庆之有乎!”闻者以憕言为然,乃有忧色。寻而太祖平悦,引憕为记室参军。魏文帝即位,拜中书侍郎,增邑百户,进爵为伯。
大统初,仪制多阙。太祖令憕与卢辩、檀翥等参定之。大统四年,宣光、清徽殿初成,憕为之颂。魏文帝又造二欹器。一为二仙人共持一钵,同处一盘,钵盖有山,山有香气,一仙人又持金瓶以临器上,以水灌山,则出于瓶注乎器,烟气通发山中,谓之仙人欹器。一为二荷同处一盘,相去盈尺,中有莲下垂器上,水注荷,则出于莲而盈乎器,为凫雁蟾蜍以饰之,谓之水芝欹器。二盘各处一床,钵圆而床方,中有人,言三才之象也。皆置清徽殿前。器形似觥而方,满则平,溢则倾。憕各为作颂。
(《周书》列传第三十)
[注]①薛憕,约生活于北魏宣武帝至西魏文帝年间,为当时著名学者,文学家。②从祖:堂祖父。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才使气负:依仗
B.未尝世禄之门趣:感兴趣
C.给事中拜:封官
D.高欢阻兵上陵:欺凌、冒犯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孝通俱游长安嬴夷门抱关者也
B.召行台郎中若属皆且所虏
C.则出于瓶注乎器蟹六跪二螯
D.水注荷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表现出薛憕有才能的一项是()
①拜中书侍郎,增邑百户,进爵为伯②终日读书,手自抄略
③太祖令憕与卢辩、檀翥等参定之④憕亦恬然自处,不改其旧
⑤关中形胜之地,必有霸王居之⑥宣光、清徽殿初成,憕为之颂

A.③⑤⑥ B.①②④ C.②③⑥ D.①④⑤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憕是河东汾阴人。他的曾祖薛弘敞,遇上赫连之乱,率全族人到襄阳避难。江南政权选拔人才,多是世袭贵族入选。薛憕当时流亡在此,没有被选拔任用。
B.左中郎将京兆人韦潜度劝薛憕多去参见吏部,薛憕借古人“世冑蹑高位,英俊沉下僚”来表明自己不会去那样做。韦潜度认为他意气风发有志气,只是生不逢时而已。
C.孝昌年间,薛憕策马回到洛阳,在此之前,薛憕的堂祖父薛真度与族祖父薛安都,已献了徐州和兖州归降北魏,薛真度的儿子元袭见到了薛憕,对他非常友好。
D.大统四年,宣光、清徽殿刚建成,薛憕为之作颂。魏文帝又制造了两件欹器——仙人欹器和水芝欹器,放置在清徽殿前,工艺制作非常巧妙,薛憕各为之作颂。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憕早丧父,家贫,躬耕以养祖母,有暇则览文籍。时人未之奇也。
⑵悦才略本寡,辄害良将,败亡之事,其则不远。吾属今即为人所虏,何庆之有乎!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然大著述者,必深于博雅,而尽见天下之书,然后无遗恨。当迁之时挟书之律初除得书之路未广亘三千年之史籍而局蹐于七八种书所可为迁恨者博不足也。凡著书者,虽采前人之书,必自成一家言。今迁书全用旧文,间以俚语,良由采摭未备,笔削不遑,故曰:予不敢坠先人之言,乃述故事,整齐其传,非所谓作也。
(节选自宋·郑樵《通志·总序》)
当迁之时挟书之律初除得书之路未广亘三千年之史籍而局蹐于七八种书所可为迁恨者博不足也
古有“文章西汉两司马”之说,“两司马”指司马迁和 。后者的代表作是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郑樵关于史书编写的基本主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黻传
刘黻,字声伯,乐清人。早有令名,年三十四,以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侪辈已翕然称之。时丁大全方为台属,劾奏丞相董槐,将夺其位。黻率同舍生伏阙①上书,言朝廷进退大臣,须当以礼。书上,忤执政,送南安军安置,归别其母解氏。解氏曰:“为臣死忠,以直被贬,分也。速行!”黻至南安,尽取濂、洛诸子之书,摘其精切之语,辑成《濂洛论语》十卷。
及大全贬,黻还太学。未几,侍御史陈垓诬劾程公许,右正言蔡荥诬劾黄之纯,二公罢出,黻又率诸生上书言:年朋邪记焰,缄默成风,奏事者不过袭陈言、应故事而已。幸而之纯两疏,差强人意。乃今软媚者全身,鲠直者去国。一之纯去,若未害也,臣恐道路以目,欲言辄沮,而公论之脉自此绝矣
又谏游幸疏曰:天下无道,人主以逸乐而忘忧勤。陛下春秋尚少,作而不法,后嗣何观?大凡人主不能无过,有过言过行,宰执、侍从当言之,给舍、台谏当言之。今陛下未为不知道,未为不受人言,宰执惧有专而不敢奏,给舍、台谏惧有所忤不敢言,更如此者数年,将何以为国?故政事由中书则治,不由中书则乱,天下事当与天下共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
父忧去位,服除,授集英殿修撰,沿海制置、知庆元府事。建济民庄,以济士民之急,资贡士春官之费,备郡庠耆老缓急之需。又请建慈湖书院。八年,召还,拜刑部侍郎,升监察御史,累官至吏、工部尚书,兼修玉牒②,兼侍读。十年,丁母忧。
德佑元年,江上溃师。丞相陈宜中起复黻为端明殿学士,不起。及贾似道、韩震死,宜中谋拥二王③由温州入海,以兵黻共政,将逊相位。于是黻托宗祀于母弟成伯,遂起。及罗浮,以疾卒。其配林氏举家蹈海。未几,海上事亦瓦解矣。
(选自《宋史·刘黻传》有删节)
【注】①伏阙:拜伏于宫阙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②玉牒:中国历代皇族族谱称为玉牒.③二王:指临安陷落时,陈宜中拥立益王赵瘴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广王赵禹为副元帅。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朋邪记焰比:近
B.有过言过行脱:如果
C.会父忧去位丁:遭遇
D.以兵黻共政逆:阻止

选出下列句式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书上,忤执政,送南安军安置
B.服除,授集英殿修撰
C.建济民庄,以济士民之急
D.德佑元年,江上溃师。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黻率领太学同舍坐优阙上书抨击丁大全,得罪了执政者,被遣送南安军安置。临走前,刘黻回家向母亲告别,母亲不仅没有责怪他,相反地对他的忠勇行为频加勉励。
B.刘黻在任内曾经修建济民庄,用来救济人民的急困,资助贡士的考试费用,以及预备郡学中那些老先生们的缓急之需。并且请求修建慈湖书院。这一系列举措深受当地民众的欢迎。
C.刘黻为人忠直敢言,他的这些忠鲠之言,不仅触犯了当时的权贵,而且得罪了皇上,因此每次上书都不被采纳,相反遭到了压抑和排挤,仕途一直不顺。
D.刘黻生长在南宋末危难之秋,出于对国家、对君王的一片赤诚之心,在国都陷落败亡之时,毅然奔赴国难,献出了全家人的生命。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为臣死忠,以直被贬,分也。速行!
译文:
②乃今软媚者全身,鲠直者去国。
译文:
③臣恐道路以目,欲言辄沮,而公论之脉自此绝矣。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小题。
齐助楚攻秦
刘向
齐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曰:“弊邑之王所说甚者,无大大王;唯仪之所甚愿为臣者,亦无大大王。弊邑之王所甚憎者,亦无先齐王;唯仪之甚憎者,亦无大齐王。今齐之罪,其于弊邑之王甚厚,弊邑欲伐之,而大国□之欢,是以弊邑之王不得事令,而仪不得为臣也。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於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穀得商於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曰:“不穀不烦一兵,不伤一人,□得商於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於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故不敢妄贺。”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出地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且必受欺于张仪。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使者未来,又重绝之。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至,称病不朝。楚王曰:“张子以寡人不绝齐乎?”乃使勇士往齐王。张仪知楚绝齐也,□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曰:“臣闻六百里,不闻六里。”仪曰:“仪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曰:“臣可以言乎?”王曰:“可矣。”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国不尚全事。王今已绝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也,固必大伤。”
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韩氏从之。楚兵大败于杜陵。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
【注】①潴:蓄积。②傅致:罗织。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惠王之患:担忧
B.夫秦所以王者重:看重
C.齐、秦之交合阴:暗暗地
D.乃使勇士往齐王詈:游说

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而大国□之欢
②不伤一人,□得商於之地六百里
③□出见使者曰

A.①与②而③乃 B.①为②而③则
C.①为②以③则 D.①与 ②以③乃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於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B.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於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C.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於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D.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於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想攻打齐国,张仪请求秦王为他准备车马和金钱,让他去南方游说楚王。
B.秦王派张仪去游说楚国,准备用六百里商於之地来收买楚国。
C.张仪回到秦国之后,秦王又赶紧派使者前往齐国游说,并与齐国结为同盟。
D.楚王不听陈珍的劝告,一意孤行,被秦、齐、韩三国联攻,惨遭失败。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弊邑之王所甚憎者,亦无先齐王。
②且先出地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且必受欺于张仪。
(2)陈轸给楚王提了两次建议,楚王都没有采纳,是两个什么样的建议?(用自己的话回答)

文化经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①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②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
③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算得上君子?
你认为现代社会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