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证明萌发的禾谷类种子中淀粉酶的含量显著增高,主要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其中β-淀粉不耐热,在70℃以上保持15min即失活.而α-淀粉酶耐热。某实验小组进行了“提取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并测定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适温度”等相关实验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cm).
实验原理: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都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通过特定方法检测麦芽糖的含量。以5min内每克样品水解产生麦芽糖的毫克数表示酶活性的大小。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备混合酶液:研磨萌发的小麦种子,获取混合酶液。
步骤二:制备α-淀粉酶保持活性的酶溶液。
步骤三:取 6支干净的、体积相同并具刻度的试管依次编号,按下表要求加入试剂。
试管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mL) |
8 |
8 |
8 |
8 |
8 |
8 |
恒温水浴5min(℃)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α-淀粉酶保持活性的酶溶液 (mL) |
1 |
1 |
1 |
1 |
1 |
1 |
恒温水浴5min(℃)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溶液混合,振荡后恒温水浴5min(℃)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麦芽糖含量(mg) |
X1 |
X2 |
X3 |
X4 |
X5 |
X6 |
步骤四,保温5min后取出,立即向6支试管中加入4ml0.4mol/L的NaOH溶液,以终止反应。并测定各试管中麦芽糖的含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萌发的小麦种子提取酶液的主要理由是
(2)步骤二的具体操作是
(3)实验结果发现试管4中麦芽糖含量最高,能否据此推断α-淀粉酶的最适合温度一定
是60℃? 理由是
(4)有人对该实验设计的严密性提出了质疑,认为还必须在每组温度下增加一个对照试验,即加5ml蒸馏水和1ml酶液。你认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A 代表 分子;B代表 ;D代表 。
(2).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___。
(3).如果该图表示肝细胞的细胞膜,在a~e五种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表示O2运输的
是 ,表示K+运输的是 。(用字母回答)
(4).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需要 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小肠上皮细胞对葡萄糖吸收属于 的过程。
(5).小肠上皮细胞中葡萄糖浓度比血液中高,葡萄糖由上皮细胞进入血液,驱动该转运过程动力来自于 (葡萄糖浓度差、ATP的分解)。
下图是高等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分析回答:(在“[ ]”填序号)
(1).在光能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部位是[ ] 。
(2).有氧呼吸主要在[ ] 处进行。
(3).氨基酸相互之间脱水缩合形成肽键的场所是[ ](4).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呈蓝绿色的细胞器
是[ ]
(5).细胞器膜、 和核膜等结构,
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的研
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可以模拟生物膜的 功能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
(6).结构1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它由 和果胶组成。
(7).如果该细胞是低等植物细胞,则图中还应该有的细胞器是 。
实验室利用洋葱、菠菜等实验材料可进行下列实验:
A.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B.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C.观察植物细胞的叶绿体
D.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A、B两项实验中,供观察的洋葱部位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在进行C项实验中,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形体较大的叶绿体,应用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是(如右上图)______。可观察到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随 的强度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3).D项实验中,滤纸条上色素分离后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是 。
(4).在进行A项实验中,观察装片时,看到处在________期的细胞数目最多,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制作菠菜叶下表皮临时装片时,显微镜中的物象出现较多的气泡,最可能原因是:
A、载玻片有油渍B、清水滴入太少 C、盖玻片放入速度太快 D、以上都是
某生物学习兴趣小组对动物在空腹状态时,血液和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进行了实验研究。他们从一健康的成年狗身上采集了以下两种实验材料:
A:空腹时的血液B:空腹时的尿液注意:A中加入了柠檬酸钠(一种防凝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用斐林试剂进行实验,该试剂在使用时应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材料与试剂混合后,必须进行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A必须用离心机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使血细胞沉淀,取上清液进行实验。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预测这两组实验可能出现的现象,并得出实验结论: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下列表格完成下面的问题:
(1)a →A过程中发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反应;A可分为A1…A4…,其原因是:从a分析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A分析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C1分析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1与C2组成成分的不同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在动、植物体内分别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C与生物生命活动的关系分别可描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