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 mL氯化镁和氯化铝的混合液中,Mg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1,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3 mol·L-1。要使Mg2+全部转化为沉淀分离出来,至少需要加入4 mol·L-1 NaOH溶液的体积为
A.40 mL | B.72 mL | C.80 mL | D.128 mL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铝制容器可盛装热的H2SO4 | B.Agl胶体在电场中自由运动 |
C.K与水反应比Li与水反应剧烈 | D.红磷在过量Cl2中燃烧生成PCl3[来k.C |
碘是一种与人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元素,已知碘单质能溶于NaOH或KI溶液,反应方程式分别为:I2+6OH-=5I-+IO3-+3H2O(HIO不稳定,易发生歧化反应)和I2+I-=I
3-,溴化碘(IBr)是一种卤素互化物,具有与卤素单质类似的性质,下列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有()
A.IBr加入Na2S溶液中产生淡黄色浑浊: 2IBr+ S2-=2I-+2Br-+S↓ |
B.少量IBr加入KI溶液中: IBr+I-=Br-+I2 |
C.IBr加入NaOH溶液中: IBr+2OH-=I-+BrO=+H2O |
D.IBr加入AgNO3溶液中: 3IBr+5Ag++3H2O=3AgBr↓+2AgI↓+IO3-+6H+ |
多硫化钠Na2Sx(x>2)在结构上与Na2O2、FeS2、CaC2等有相似之处。Na2Sx在碱性溶液中可被NaClO氧化为Na2SO4,而NaClO被还原为NaCl,反应中Na2Sx与NaC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则x的值是()
A.5 | B.4 | C.3 | D.2 |
有一种白色粉末由等质量的两种物质混合而成,分别取适量该白色粉末置于三支试管中进行实验。
(1)逐滴加入6mol·L-1盐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有气泡产生,反应结束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2)加热试管中的白色粉末,试管口有水滴凝结
(3)逐滴加入6mol·L-1硫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有气泡产生,反应结束后试管口还有白色难溶物
下列混合物中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是()
A.NaHCO3、AgNO3 |
B.BaCl2、MgCO3 |
C.NH4HCO3、MgCl2 |
D.CaCl2·6H2O、Na2CO3 |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氟的含氧酸不可能存在,但是自1971年两位美国科学家斯图查尔和阿佩里曼成功地合成次氟酸后,这种观点强烈地动摇了。他们在0℃以下将氟从细冰上面通过,得到了毫克量的次氟酸。已知次氟酸的分子组成与次氯酸相似,且次氟酸与热水剧烈反应,生成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的溶液。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A.次氟酸分子中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 | B.次氟酸分解会产生氟气 |
C.次氟酸与热水反应可能有H2O2生成 | D.次氟酸的酸性可能比次氯酸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