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世界历史上发生了多次思想解放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的高贵,就其许许多多的成果而言,超过了天使的高贵。”
——但丁•阿利格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
材料二 观察下图

(注:图中间是一个天平)
材料三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请问材料一体现的主要思想观点是什么?
(2)请结合宗教改革的背景对材料二进行解读。
(3)根据材料三可以看出卢梭主张建立何种政体?材料三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艺复兴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一、兹以御誓文(即明治天皇颁布的《五条誓文》)为目标,制订国是,建立制度法规……二、天下权力,总归于太政官(即中央政府,非指官职),以除政令分歧之弊……四、亲王、公卿、诸侯之外,他人不得升为一等官职,此所以尊皇室、敬大臣也……十一、各府、各藩、各县所颁政令亦应以御誓文为原则……
——日本《维新政体书》
材料二第一条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第五条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第十九条日本臣民适合法律命令所规定之资格者,均得被任为文武官及其公务。
——《日本帝国宪法》
材料三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材料四“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试看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俄国如何?美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
——《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梁启超)
(1)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日本政体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根据材料指出其具体表现。
(2)材料一和材料二在任用官员的原则上有何不同? 这两则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3)材料三中康有为对改革进程的估计是什么?对改革之后的中国状况,材料四中梁启超是如何评价的?结合这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康梁维新之路不能拯救中国的根本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饭蔬食,饮水,曲肚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且富贵,于我如浮云……为仁(旧贵族)不富矣,为富(新地主和商人)不仁矣”。
——《论语》
材料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1924年孙中山《建国纲领》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l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繁荣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的权益。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四20世纪初,世界市场业由“看不见的手”操控着。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导致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1933年6月,66国家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使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
——《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经济主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国从哪些方面进行社会改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改革对各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
(4)根据材料四,说明20世纪初世界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战后西方国家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在《长兴学记》中说他创办学堂的目的是“夫勉强为学,务在逆乎常纬”。所谓“逆乎常纬”… …他开设的学科除了义理、考据、词章之外,还增设“经世之学”。 … …后来梁启超在《康有为传》中说:“其为教也,德育居十之七,智育居十之三,而体育亦特重焉。”… …康有为“每论一学,论一事,必上下古今,以究其沿革得失,又以欧美以比较证明之”。
材料二 … …默验时局,以培养人才为当务之急。… …启超窃惟西国学校,种类非一,条理极繁,而惟政治学院一门,于中国为最可行,而于今日最有用。其为学也,以公理公法为经,以希腊罗马古史为纬,以近政近世为用。
——梁启超《上南皮张尚书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教育理念。
(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康梁二人办学的共同点并分析其原因何在。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上许多改革都注重移风易俗,甚至以此作为改革的象征:孝文帝改革鲜卑旧俗,说汉话,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通婚,实行全盘汉化;日本明治维新政府以公历取代农历,元旦代替春节,改革服饰、发式和饮食习惯,实行全盘西化。
(1)孝文帝实行全盘汉化和日本明治政府实行全盘西化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归纳说明为什么许多重大改革都把移风易俗作为革新的重大举措?(9分)
(2)除移风易俗之外,孝文帝改革和明治维新在改革内容上还有哪些相似之处?归纳概括二者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6分)

饮茶、抽烟是人们重要的消闲方式,中国也是世界上茶叶和烟草消费量最大的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人好饮之(茶),北人初不多饮。开元(唐玄宗年号)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务于学禅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
材料二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
材料三楚人陆鸿渐(陆羽)为《茶论》(即《茶经》),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灸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以上材料皆摘自封演(唐)《封氏闻见记》
材料四明万历三年(1575年),漳州商人从吕宋(今菲律宾群岛)把烟种带回月港(今龙海县海澄镇)后,因烟草有“避瘴气,毒头虱”之功用,且吸后容易上瘾,于是一时被传为良药而广为种植。
材料五《南靖县志》(乾隆版)载:“其近地之高者,种吉贝、烟草、地瓜”。《龙溪县志》(乾隆版)载:“惟种烟草,其获利倍,故多五谷之地以与之”。
材料六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等是明代中后期从海外引进的重要的作物,这些作物原产美洲。新大陆发现后,它们从不同的途径陆续分布于全球,导致引种地区人们食物构成的一场场革命和生活乃至消闲方式的重大变迁。
材料七 1662年英王查理二世迎娶葡萄牙公主凯瑟琳之后,饮茶在英国宫廷时兴,……早先,享用茶叶的特权只属于王公和贵族,在地区分布上,也是集中在首府。18世纪初叶,茶叶开始进入中产阶级享用的物品范围,并开始向大众饮品过渡……据东印度公司档案记载:1717年,在英国对华贸易中“茶叶已开始取代丝成为贸易中的主要货品”。18世纪中叶,茶叶已经从奢侈嗜好品变成英国各个社会阶层都要饮用的日用消费品,……英国人成了一个饮茶的民族。
——材料六、七均摘自《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为考察中心》
材料八在横过大西洋或是绕过好望角行使的船舶上,所运的货物不是为宫廷或教堂而是为小巷和农户而预定,……为穷人从印度运来茶叶比为富人从爪哇运来胡椒要获利更多。 ——摘自《近代工业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唐代饮茶风气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四、五,分析烟草在我国广泛种植的原因。
(3)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等作物引种中国后,给明清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4)根据材料七,概括饮茶习惯在英国发生的变化。根据材料八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出现的经济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