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以后200年长盛不衰。帝国分裂、灭亡后,对于罗马法的研究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两度掀起热潮,后来又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代法律的先驱。这是因为罗马法中蕴含着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的
A.“畏法者长在,自律者自由”的观念 | B.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观念 |
C.法庭审判中注重证据,疑罪不罚的原则 | D.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观念 |
《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 | B.中华民国建立 |
C.抗日战争爆发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改编】中新网2013年4月8日电 据英国媒体报道,被称作“铁娘子”的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女男爵8日因中风在家中去世,享年87岁。她曾经主导的“撒切尔主义”主宰英国政坛近20余年。“撒切尔主义”反对建立在凯恩斯经济学和对福利国家的支持之上的“共识政治”。纵观近代欧美的经济政策,从“重商主义”下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到“凯恩斯主义”下的“国家干预经济”,再到“撒切尔主义”下的经济政策,从中,体现的经济政策智慧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自由市场经济理论政策没有价值,不值得采纳 |
B.应大力推行福利国家经济政策 |
C.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做出经济政策的调整 |
D.应竭力反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1901年慈禧太后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文中的“议约”是指()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已“不再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是包括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内的混合型国家”。该学者提出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最可能是()
A.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 | B.经济特区的设立 |
C.多种经济所有制的发展 | D.外国资本的大量进入 |
【原创】历史口号或纲领曾经引领过那个时期的历史,从中我们能够读到那个时期的历史,下列近代中国历史口号或纲领,不能明确体现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思想的是()
①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②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
③中共二大提出的最低纲领④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