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皇威廉二世(1888——1918年在位)在统治了德国20年之后,曾骄傲地声称,他从没有读过宪法,也不了解宪法,“把德意志帝国锤炼出来的是士兵和军队,而不是议会决议”。这主要表明
A.德皇享有至高无上的特权 | B.德国的代议制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
C.德意志议会不享有决策权 | D.德国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成熟的代议制 |
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表)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A.上海工业化一瞥 |
B.改革开放在上海 |
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
D.上海,红色的摇篮 |
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
行业 |
矿冶业 |
机器业 |
纺织业 |
食品工业 |
其他工业 |
数量(家) |
72 |
3 |
? |
100 |
153 |
A.2 B.31 C.73 D.193
《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
C.百姓皆重商轻农 |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
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
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
该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
A.开始使用铁器 | B.注重精耕细作 | C.尚未推广牛耕 | D.雇佣关系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