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 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
|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
“孔子象征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曲阜市世界遗产监测办公室副主任刘海霞说:“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这说明
①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②儒家思想融化浸透到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之中
③儒学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起了重要作用
④儒学因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是曾说道,“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被奉为最高价值,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下列不能体现“和谐”思想的是
| A.“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
| B.“礼之用,和为贵” |
|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 D.“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判断下列说法哪一句不是孔子的言论
| A.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 B.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畏缩),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尖刻伤人) |
|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 D.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行者于天下,为仁矣。”何谓五者之,孔子回答道:“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欣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对上述
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 |
| B.主张统治者要有五种道德规范,得到老百姓信任,实施仁政 | |
| C.主张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 D.主张教育“有教无类” |
清朝福建巡抚徐继畲之语“提三尺之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攻”的刻石,被镶嵌
在某国开国者纪念碑上。此开国者是
| A.拿破仑 | B.华盛顿 | C.康熙帝 ![]() |
D.秦始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