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与这些制度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对应搭配正确的是:
| A.品行——考试成绩——门第声望 | B.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
| C.门第声望——品行——考试成绩 | D.考试成绩——门第声望——品行 |
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
| A.习惯法的形成 | B.《十二铜表法》的制定 |
| C.公民法的形成 | 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颁布 |
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fia)一词由“人民”(demos)和“统治”(kratos)复合而成。这说明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
| A.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力 | B.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 |
| C.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 | D.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 |
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进入另一个阶层,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下列选项中,最能促进社会流动的是
| A.“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
| B.“立嫡以长不以贤” |
| C.“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 |
|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 A.秦、唐、元 | B.汉、宋、明 |
| C.秦、元、清 | D.秦、唐、明 |
“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
| A.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 |
| B.中国古代相权的削弱 |
| 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 |
| D.古代中央机构逐渐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