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年至1800年间,欧洲人口由1.05亿增长到1.8亿,19世纪剧增到3.9亿。欧洲人口的剧增从本质上反映了( )
| A.社会制度重大变革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状况 |
| B.工业化的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 C.殖民扩张的发展扩大了欧洲人的生存空间 |
| D.欧洲逐渐成为全世界人口流动和迁徙的目的地 |
“从它一产生,就与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并臻而至,社会一再遭受破坏,连它本身也不能正常存在。它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国家的适度干预,需要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材料中的“它”是指()
| A.土地国有制 | B.重农抑商政策 |
| C.土地私有制 | D.盐铁专卖政策 |
商业是指专门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营利性事业。古往今来,商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古代史上唐、宋商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对比唐代长安城,北宋汴京在商业发展上有哪些不同()
①代都城商业活动打破了坊市限制,形成了街市
②取消了营业时间限制,出现了夜市
③出现了专门性的市场
④政府重视,设立了专门的地方进行商业贸易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凡贸易,金太贵,而不便小用;……钱近实,而易伪易杂;钞太虚,亦复有泡烂。是以白金之为币,长也。”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可能出现在()
| A.春秋战国 | B.宋代 |
| C.元代 | D.明代 |
《新唐书·食货志》载:“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文中的“飞钱”是()
| A.自由流通的支票 | B.中国最早的纸币 |
| C.国家发行的债券 | D.兑换货币的凭证 |
唐太宗时,谏议大夫褚遂良奏称:“大唐制令,宪章古昔,商贾之人,亦不居官位。”成书于玄宗开元年间的《唐六典》卷三规定:“工商皆为家专其业以求利者……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这表明当时的商人()
| A.经济地位不高 | B.政治地位低下 |
| C.备受官府盘剥 | D.没有人身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