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时代。其中“封建时代”对应的是( )
| A.黄帝时期 | B.西周 |
| C.秦朝 | D.西汉 |
《左传·隐公三年》载:“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偏重)于虢,郑伯(即郑庄公)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於郑,郑公子忽为质於周。”这一现象表明()
| A.宗法制度趋向瓦解 | B.礼乐制度得以强化 |
| C.血缘纽带已被打破 | D.分封制度遭到挑战 |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这说明周朝政治的本质特点之一是()
| A.神权政治 | B.分权政治 | C.族权政治 | D.官僚政治 |
普罗塔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彼特拉克主张“以人学对抗神学”,康德强调“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可见()
| A.民主法制是人类的共同诉求 |
| B.社会中功利主义色彩浓厚 |
| C.人们逐渐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
| D.人们对自由事业的不懈追求 |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写道:“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这种思想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列宁认为这两种政体()
| A.统治方式不一样,代议制政权机构不适合俄国国情 |
| B.有质的差别,前者代表资产阶级,后者代表无产阶级 |
| C.俄国革命形势需要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
| D.前者已过时,俄国革命正在向社会主义阶段过渡 |
在雅典城邦,公民个人虽然可以在民众大会上提出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或提出新的议案,但若这种提议得不到通过的话,则将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生命之虞。这表明()
| A.公民大会只注重公民形式上的民主 |
| B.雅典人非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 |
| C.雅典城邦的司法程序十分严肃缜密 |
| D.雅典公民的言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