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政府,主要是因为它 ( )
A.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 B.是在美国支持下建立的 |
C.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 D.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的 |
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出十二块铜牌,详细列出民法、刑法、
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A.是贵族内部矛盾激化的产物 | B.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
C.是广大奴隶积极斗争的结果 | D.是外来文化渗透的结果 |
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
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A.罢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
C.各机构相互制约,强化君主专制 | D.各部权力分明,提高效率 |
古代中国的官衙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
治冤狱”之意,“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从
名称来源看,“行省”是
A.皇帝的秘书机构 | B.中央的派出机构 |
C.地方的自治机构 | D.朝廷的朝贡藩属 |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惟在用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
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下列制度中能极大提高关员“学识”的是
A.九品中正制 | B.科举制 | C.征辟制 | D.察举制 |
《旧唐书》记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
也。”这则材料反映唐朝当时的实质问题是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
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