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说:“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实际上作者意在表达( )
A.理学悖离“五经”原旨 | B.孔孟之道为理学之根本 |
C.取儒学之本,舍宋明理学 | D.用思辨方式来对待理学 |
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关的措施是:
A.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 |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
C.北宋设立枢密使和通判 | D.元朝设立中书省 |
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 B.土地私有制度的存在 |
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
下列有一项是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它是:
A.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 | B.民为贵,君为轻,实行仁政; |
C.制天命而用之; | D.选举贤能,让贤能的人做天子; |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 B.开创皇帝制度 |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
“夫仁义礼制者,制之本也;法令刑法者,制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这一言论反映出作者对儒家、法家思想的基本态度是:
A.尊儒抑法 | B.尊法抑儒 | C.儒法并用 | D.外儒内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