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 )
| A.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 B.开埠通商促使江浙地区民族工业发展 |
| 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 D.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
鸦片战争后,外国加紧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给中国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主要特征是
| A.平等准入 | B.有条件协商加入 |
| C.无条件卷入 | D.被列强强行纳入 |
鸦片战争后,浙江某地的丝绸开始大量出口,浙江地区农民不断扩大丝绸的生产,这说明
| A.中国丝绸得到了外国人的喜爱 |
| B.中外贸易往来逐渐兴起 |
| C.农民与商品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
| D.中国外贸出超逐渐增大 |
鸦片战争后,外国加紧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给中国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随着外国侵略势力的扩张,中国封建经济的分解加快,这种“分解”是指
| A.封建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
| B.单一的封建小农经济为半封建下的多种经济所取代 |
| C.封建经济陷入停滞状态,半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
| D.封建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并存 |
《五口通商章程》附带的《海关税则》规定,中国海关税率大幅度压低到5%至6%左右。这一规定反映了
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初衷 ②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被破坏 ③海关失去了对民族经济的保护作用 ④中国海关税与国际接轨
| A.①② | B.③④ |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19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西方列强积极对外扩张,以攫取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以英法为主的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以武力为其经济侵略开辟道路。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被帝国主义间接统治 |
| B.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的 |
| C.“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 |
| D.“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