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
| A.《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
|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 D.《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 A.王羲之 | B.张旭 |
| C.颜真卿 | D.柳公权 |
《日知录》写道:“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由此推论,作者特别关注的是()。
| A.务实学风 | B.立国之本 | C.传承传统 | D.弘扬民主 |
“国弱民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 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
| 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 |
| 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
| 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
下图是日本明治东都乐善堂刊巾箱本《日知录集释》封面。在明朝思想家顾炎武所著《日知录》中,梁启超概括出的名句有()
| A.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 C.仁爱爱人 |
| D.知行合一 |
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里程碑,也使中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四大发明之所以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是因为四大发明 ( )
| A.是西方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
| B.在推动人类进步的过程中作用巨大 |
| C.发明的过程比较艰难 |
| D.领先西方的时间最长,足以令中华民族骄傲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