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史》记载,“貌似强大的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所表现的伟大的反抗力量面前,不得不暂时放弃了瓜分中国的妄想,只得继续通过腐朽的清朝政权,统治和奴役中国人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义和团运动阻止了中国被瓜分的命运 |
B.帝国主义彻底放弃了统治中国的梦想 |
C.《马关条约》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
D.中国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 |
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机工”是
A.资本家 | B.雇佣工人 |
C.奴隶 | D.地主 |
《文明史纲》一书中写道:“(19世纪上半期)单单城镇的发展就导致其人文和物质条件的迅速恶化。……贫穷、乞讨、劫掠、懈怠、玩忽职守、传染病和犯罪,所有这一切都因劳动人民迅速集中到贫民区难以言状的混杂状态而增多了,而且往这里涌来的人流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下列对此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圈地运动使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 |
B.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忽视了社会公平 |
C.政府腐败忽视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 |
D.城市化的发展必然导致贫困加剧 |
古代中原人口三次大规模南迁的最主要原因是北方
A.然灾害严重 | B.长期战乱 |
C.兵役徭役繁重 | D.境恶化 |
《左传》记载:“(鲁国的征税方法)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材料表明了
A.井田制彻底瓦解 | B.公田数越来越多 |
C.均田制不断推行 | D.土地私有得到承认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对于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步最主要在于
A.打破了“一大二公”的局面 |
B.消灭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 |
C.打破了吃大锅饭的局面 |
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