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底,中共中央就认为:个体农民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只有允许这种竞争,才能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把农业经济发展起来。中共大规模实践之开始于( )
A.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 B.大力的发展乡镇企业 |
C.成立高级生产合作社 | D.推广家庭承包责任制 |
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 B.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 |
C.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 | D.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
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者,倍其赋”。也就是说,“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实行“诸子有份”。此规定
A.是分封制影响的产物 | B.推动了郡县制的建立 |
C.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 | 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
从2004年到2010年,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机构在成员国强力部门的协作与配合下,成功制止了500余起恐怖事件的发生;从2002年到2014年,上合组织框架内多次举行了不同层面、不同规模的联合军事反恐演习。这表明上海合作组织
A.是具有结盟性质的军事政治组织 |
B.有利于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 |
C.有利于维护地区的稳定和安全 |
D.体现了平等、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
1997年,全国个体工商户达2850万户,从业人员5541万人,私营企业达96万家,从业人员1349万人。1999年1月,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有20家私营企业首批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涉及饲料、食品、农业开发、医药和计算机软件开发等行业。这表明在中国
A.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
C.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发展影响增强 |
D.现代企业制度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
有学者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八年相比,同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黄金时代。”这两个时期经济发展迅速的共同原因是
A.清除经济发展中的“左”倾错误 |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正确引领 |
C.加强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联系 |
D.市场经济的发展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