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皇威廉二世(1888——1918年在位)在统治了德国20年之后,曾骄傲地声称,他从没有读过宪法,也不了解宪法,“把德意志帝国锤炼出来的是士兵和军队,而不是议会决议”。这主要表明
| A.德皇享有至高无上的特权 | B.德国的代议制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
| C.德意志议会不享有决策权 | D.德国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成熟的代议制 |
《齐民要术》的序言中写道:“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同“缺”)而不录”。这说明该书
| A.重视商业发展 | B.推动了南方农业生产 |
| C.体现了以农为本的思想 | D.反映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郡守)宰,不制其侯王。”汉朝为解决这种现象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郡国并行制 | B.要求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 |
| C.设立刺史巡行郡县 | D.分封同姓诸侯国 |
下列关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美国领导建立的军事政治组织②它的建立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③它的宗旨是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④两极格局瓦解后其规模逐渐缩小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柯立芝上述思想对美国历史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 A.加剧美国工人的贫困 | B.加深了工人同资本家的矛盾 |
| C.阻碍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 | D.为经济大危机的发生种下了祸根 |
当美国南部11州公开退出联邦发动叛乱时,时任总统提出了“为联邦统一而战”的口号。他以战争维护国家统一的法律依据是()
| A.《1787年宪法》:“国家主权属于联邦,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法律是全国的最高法律,联邦政府有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律” |
| B.《1787年宪法》:“行政权赋予总统,总统是行政首脑、国家元首、武装部队总司令” |
| C.宪法1865年修正案:“在合众国境内受合众国管辖的任何地方,奴隶制和强制劳役都不得存在” |
| D.宪法1868年修正案:“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