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
A.牧野之战 | B.春秋争霸 | C.楚汉之争 | D.巨鹿之战 |
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的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
1947年,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主张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出台背景为二战后初期,美苏加紧在全球的争夺
②它标志着美苏两国昔日战场盟友关系的破裂
③它成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标志
④由此促成了“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和北约组织的建立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二战结束前美国已经预见到“反对当前敌人的战争一旦结束,世界在国家军事力量对比方面将出现深刻变化,这种变化,从罗马帝国衰落后的1502年中发生的事情看,只有罗马帝国衰落一事可与之比拟打败日本后,美国和苏联将是仅有的头等军事大国。”这些预见变为现实的证据有()
①欧洲衰落②德国分裂③美苏争霸④日本崛起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二战中,使德国陷入东西两面受敌,顾此失彼困境的事件是()
A.《开罗宣言》的发表 | B.《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
C.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 D.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爆发 |
下表是某研究报告的一部分。由其内容可见,该部分的研究主题应是()
1931年 “九一八事变”,容忍日本侵略中国东北 1935年3月容忍希特勒重整军备 1935年10月容忍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年3月放任希特勒武装进占莱茵区 1936年8月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 1937年7月纵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8年3月默许希特勒兼并奥地利 |
A.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 B.凡--华体系的建立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绥靖政策的表现